记者 李庆宇 通讯员 夏俊强

淄博市住房城乡建设执法监察支队市政公用监察科李文杰:感动开国大典红一师军嫂

杜元娣,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016年因全力支持我在部队的工作,主动放弃攻读博士学位来照顾我患病父母,被一九九旅政治部评为“感动开国大典红一师年度人物”。妻子与我是高中同学,相识12年,于2015年5月步入婚姻的殿堂。成为军嫂以来,她始终以军嫂为荣,处处严格要求自我,一心支持丈夫的事业,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无怨无悔地用她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为我全身心地投入军队建设和部队事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妻子她从小就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绿色的军营充满了向往,一心梦想着自己也能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人,但命运之神没有让她的愿望变为现实。我高中毕业之后入伍到广州军区,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服役期间,我们两人持续书信联系,互相勉励,随着深入了解,我们逐渐被对方的诚实善良和用心进取深深吸引,而她也因为军人特有的气质最终选择与我走到一起。2008年,妻子考入山东省内大学,而我却考到了外省的军校,四年的异地生活使我们更加珍惜彼此。2012年,妻子考取了天津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选择继续深造获得了第二学位,隔年被分配到了基层工作。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工作中遇到什么挫折,妻子都始终给予我默默的支持和全心鼓励,坚决不拖后腿。多年来,她全力支持我安心军营干事业,将一腔炙热的真情倾注在支持爱人所在部队的建设上,用无私的真爱和实际行动,为这个军人家庭支撑起一片朗朗晴空。

选择当军嫂,就等于选择了一种与常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注定需要更多的勇气、包容和付出。结婚两年多来,我们夫妻双方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2015年怀孕期间,我由于在外地带新兵,训练辛苦,任务艰巨,连续两个月无法回家看望;直到新兵训练结束,才能请假回家一趟。当看到妊娠反应强烈、仍挑着照顾家庭重担的妻子时,我心疼地默默流泪。怀孕五、六个月的时候,正值夏天,家里房子装修,为了省钱,她每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骑着电动车往返于装饰材料市场,体形改变,家务事做起来比较费力,每当看到别人的妻子有丈夫在身边嘘寒问暧、端水送饭时,心里总是酸酸的。在这个孕妇比较脆弱的特殊时期,无论是谁都期望丈夫能够多回来陪陪自己;而此时我却战斗在热火朝天的训练场,为新兵由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转变的适应性、基础性和达标性艰苦训练!同年十一月份,我母亲因脑溢血住院,我父亲本身有脑血栓、行动不便,老人处于无人照看的状态。就这样,妻子她为了不让我分心,作为孕妇还要一个人承担照顾公公婆婆的重任。

2016年2月份,妻子怀孕34周时,因患重感冒肺炎,导致孩子早产住进重症监护室,直至进入待产室时,我才结束部队任务赶到医院照顾。女儿出生后,她义无反顾地承担了照顾孩子的职责。我陪产假结束,要回到部队参加训练任务,临走时,妻子还是安慰道:“必须要做好本职工作,家中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每天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抱着孩子上下六楼去买菜,即使再累也从未跟我抱怨。有了她的全力支持,我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谈到我在部队引以为豪的工作时,我总是深有感触地说:“这么多年来,我之因此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与我妻子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军功章里面有我妻子的一大半。在部队我是一名合格的军人,而在家庭我既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她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抱负,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有一定成就,硕士毕业后考入苏州大学博士。但是梦想还是敌不过现实,2016年7月份我母亲再次因为脑溢血住进淄博市中心医院,家里孩子才四个月大,我还在部队有工作任务,离不开岗位。她毅然担任起了照顾公婆的任务,奔走于医院和家庭,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的病情逐渐痊愈。10月份,她的父亲又因急性尿毒症住进医院,每天都要做透析,她尽心尽力照顾父亲,同时孩子两个小时吃一次奶,就这样,她错失了读取博士学位的机会。

女儿生病,她一个人深夜抱着女儿往医院跑;老人住院了,她忙前忙后悉心照料。没有丈夫在身边的她,格外坚强而有力。在生活中始终持续一颗善良之心,尊老爱幼,热心助人。每个月她都会为公公婆婆购买一大堆的营养品和生活必需品,对待二老就跟自己父母一样,也正因如此,无论是丈夫外地集训或是拉练,心总是踏实的。“老婆在家,我就放心!”这句话早已成了我的口头禅,也是支撑我发奋工作的基石。为了一个理想和信念,以一份执着和爱心,坦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承受着家人聚少离多的思念;尽心尽力地支持丈夫的工作,细心周到地关心丈夫的生活,无怨无悔地承担全部的家庭重担,用默默的付出表达着对丈夫所从事部队工作的支持。

对做军嫂的不易,她有着深刻的体会。婚前,与我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婚后,每当我面临是顾及家庭生活还是专心部队工作的两难选取时,妻子她都以大局为重,全力支持我专心于部队建设工作。两年来的不辞劳苦,也让妻子在部队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凡是跟她接触过的人都说:“小杜朴实、勤劳、善良,是一位贤妻良母;她重感情、顾大局,支持丈夫安心部队工作;她是全心全意支持丈夫走向成功的幕后大功臣!”勤劳、贤惠体现军嫂的传统美德,自立、自强展现军嫂的时代风貌。生活中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学习中她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做一名爱国拥军的好军嫂。

淄博市住房城乡建设执法监察支队建筑工程监察科朱运增:从军无悔,奉献不息—追忆东平湖抗洪

遥想2001年8月,自己参加到东平湖抗洪抢险战役中,有些细节仍记忆犹新,珍藏在脑海里难以磨灭。2001年8月初,位于鲁西南地区的东平湖遭遇195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水位超过警戒线1.88米,1400米长的金山大坝多处发生管涌,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湖区周围29个村、3万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险情就是命令,我摩托化步兵第一九九师接到济南军区命令后,直接由平时状态转入一级战备,师参谋长带领我工兵分队火速赶赴东平湖抗洪抢险。此时,东平湖金山大坝一线出现漫滩,加固堤坝的战斗已经打响,友邻部队和当地群众已在筑堤,我部的主要任务是缓解东平湖汛情,对河东岸围堤实施破除,加大泄洪量,减轻湖区防洪压力。分队成立了材料准备组、炸点布置组、实施点火组、后勤保障等工作小组,而我的任务是带领25人组成第一爆破布置炸点组。我将小组又分成三个班,八人一班负责布置一个炸带,全组协同,炸点布置完毕后,统一集中实施点火。

因炸药防水、木桩在水中漂浮等问题,导致水中布置炸点难度增大。一个点最少需要三人作业,因机械设备不足(打桩机只有两台)和时间紧迫,要先用铁锤把木桩打入到水底泥土层中,再将炸药固定在木桩上,多名战士的手都磨出血泡,来不及上岸包扎,就用毛巾撕块布条简单一系,又继续投入到包装组合炸药作业中,手上的伤口因接触硝铵炸药“杀得慌疼”(就像伤口处洒把盐的滋味)。作业到深水区处,战士们相互之间用绳子拴在身上保持平衡和安全,绳子另一端固定在岸上;因水深行动不便,弄不好还要呛几口水,口鼻中灌满泥沙浑浊恶臭的洪水更是常有的事。长期水中浸泡导致我们组五名战士下体溃烂,加上天气闷热,一出汗便疼痛难忍,但大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没有一人提出离开抗洪一线。

战士小范,长得身单力薄,但每次下水作业都积极请战,由于劳累和睡眠不足,受潮水和汗水的浸泡,身体出现浮肿,全身长满痱子,但他硬是没有休息一天。我指挥25人的三个班组同时作业,每班作业间距十多米,水中作业无通讯设备,全靠嘴喊加手势指挥,时间长了,喉咙充血肿大,嘴里要经常含着西瓜霜润喉片;部队首长点名时,我使出全身力气,也只能喊出类似破锣般闷声低八度的“到“字。

全天候作业,我们吃休在大坝上,条件十分艰苦。水中作业,持续高温,高强度的体力消耗,容易使人饥肠辘辘,吃饭没个正点,只能轮流到岸边吃馒头就咸菜,休息也只是在堤坝边顶着烈日高温坐一会儿。记得有一次,我们刚刚到了临时住地,饭没吃几口,就听到紧急集合号——又有险情了!抗洪前线指挥部命令我们马上进行河道疏通,战士们顿时打起精神,喊着口号、高声唱着“你是谁,为了谁,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立即赶往现场。

经过12个与洪水生死决战的日日夜夜,军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最终险情得到了控制,确保了沿湖29个村、3万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班师回营,师主要首长等亲临营房接见了我们;因抗洪工作表现突出,我们连队荣立了集体二等功,我所带领的爆破第一小组被评为“完成任务好.作风纪律硬”优秀班组,我个人被授予“山东省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十九年的光阴已过,我告别军营转业到地方工作已有16年,军中的许多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出记忆,但东平湖抗洪的这一段特殊经历,却一直在照耀着我后来的人生道路。从军无悔,奉献不息。参军的经历教会我不再惧怕艰难困苦、要勇挑重担,激励我总是以主动迎战的姿态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告诫我只要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一定势必完成,要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为实现淄博加速崛起、凤凰涅槃尽自己一份力量!

淄博市住房城乡建设执法监察支队公积金消防监察科秦志涛:难以忘却的记忆,喀喇昆仑的神仙湾哨所

1998年8月6日,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我从乌鲁木齐陆军学院军校毕业分配到边防十三团神仙湾哨卡任排长的日子。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圣女峰哨所的原型,其实就是被誉为“喀喇昆仑的钢铁哨所”的神仙湾哨所。神仙湾哨所海拔5380米,空气中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8%,年平均气温为-9℃,最低气温达-41.2℃,昼夜最大温差30多度,每年雪期长达9个月;一年里17米/秒以上大风天占了一半多,是世界最高的有人长期驻守的哨所。1982年9月8日,神仙湾哨卡被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

神仙湾,不是神仙住的地方。这里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环境十分艰苦,被称作“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氧气吃不饱”的生命禁区。在这里,简单的行走,甚至说话,都是一种挑战,头痛、耳鸣、翻江倒海的胃痛、无尽的困倦、深夜里的失眠……高原反应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袭扰着你。有时它会更极端:抽搐的四肢、失去控制的身体、喘息的肺、旋转的大脑……这里的高原反应是“狰狞”的,甚至普通的感冒都能演变成为一场生死边缘的挣扎。神仙湾对面海拔5570米的喀喇昆仑山口是中印巴之间的传统商道,也是整个喀喇昆仑山脉最大、最重要的山口,那是一个美丽得无法呼吸的地方。恶劣的环境和自然条件,引发了战士们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障碍,像幽灵一样时时缠绕着边防官兵,挥之难去。这里有着任何语言、文字、图像都无法形容的艰苦,传说是只有像神仙那样道行与功力的人才能够生存的地方!而戍守的军人们则是凭着“雪山铁人”的意志在用生命守防!

建卡以来,先后有数千名官兵怀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保卫人民利益,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拼搏精神,经受住了得与失、苦与乐、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守边卫国任务,创造出许多催人泪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形成了以"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神仙湾精神。

虽然我在神仙湾哨卡守防的日子已经成为了过去,然而,喀喇昆仑依然巍然屹立,神仙湾的红旗依然鲜艳夺目,喀喇昆仑精神将穿越时代风云,永久传承;喀喇昆仑战友情,深意浓浓,日久弥新。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说过:“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喀喇昆仑就是我们战友们心目中的巴黎。在这里,我们吃了从没吃过的苦,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留在了神仙湾。山高路险,风雪弥漫,多少回我们与死神擦肩而过;秦月汉关,守土有责,我们始终牢记边防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我们在,喀喇昆仑在;我们不在,喀喇昆仑依旧在,魂牵梦萦祖国的风雪边防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情怀。因为有你我的付出,才有雪域高原的祥和与安宁,喀喇昆仑因此成了祖国最坚固的钢铁防线。回眸荣光,我们为自己的特殊经历感到骄傲和自豪,遥望边关,我们依旧热血滚滚,心情激荡,潸然泪下。

也许你的付出对祖国的边防是微不足道的,也许你失去了许多,少有回报。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雪域高原成就了我们超乎寻常的人生历练。无论挫折与收获,成功与失败,喜悦与遗憾,欢乐与忧伤,留下的都是人生财富,是生活的积淀,是难忘军旅颂歌中的音符。千里边防有我们青春的足迹,巍巍昆仑镌刻着我们对祖国的忠诚,喀喇昆仑精神中有我无私奉献的印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自觉弘扬喀喇昆仑精神,自觉把艰苦环境作为一种特殊财富来对待,把苦中干事业、苦中有作为当成一种信念来追求,把喀喇昆仑精神贯穿到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为推进全市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贡献力量!

淄博市住房城乡建设执法监察支队市政公用监察科武迪:我的军旅生涯片段之入伍随想

时光飞逝,2011年退伍至今,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近10年。军装也许会褪色,可那段珍贵的记忆却难以磨灭。又是一年“八一”至,回忆军营生活,看似单调又枯燥,却也是苦中作乐、磨炼意志的宝贵经历。现在回想起军旅生涯,脑海中只剩下断断续续一些场景片段,都是对从军经历最深刻的印象。

从济南坐上火车,整整48个小时才到乌鲁木齐,那是生平第一次途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同样的路,千年前的古人,步行丈量,骑马走过。列车咣咣的单调声传入耳中,窗外目光所及之处,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满眼荒凉的黄色,平直地向远处延伸,与天际交接。同样的景色,穿越千年的时光,见证了千年前的古人,也见证了彼时的自己。远处天地一线间,目力穷极处,慢慢浮现出一座城郭模糊身影。俯仰天地间,那是除了自己之外最具有人间烟火气息之物。此时的心绪,如同重获新生,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般急切盼望回归人类文明生活。纵是千年时光,也挡不住这种强烈的情绪传递。你看,这就是嘉峪关,对于自然造物的河西走廊来说,这样一座人文景观,仿佛是与人类文明唯一的纽带,说雄壮一点不为过!

新疆的冬天,跟东北一样,一年十二个月,有半年算是冬季。十月底开始转凉,十一月就算正式进入冬天,来年四月份才渐渐转暖。冬天时,零下十度就是暖和天。想想家乡冬天街上的黑丝袜,搁这儿?抱歉,不存在的。再想想家乡的雪,最厚能有多少,十公分?一场雪最长能下多久,一天?跟新疆一比,可真是毛毛雨。

我的新兵连是在离乌鲁木齐往南两个小时车程的水西沟新疆消防培训基地度过的。基地南边就是巍巍天山,遥望山腰间飘来白玉似的带状云,不出2小时就会下雪,比天气预报准多了。可以说,把自己在山东20多年经历的雪加起来,都没有在新兵连短短2个月见到的多。而且,09年刚入伍,就赶上了新疆6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有一次集体观看《新闻联播》,节目报道塔城地区玛依塔斯老风口路段积雪最深处9米!救援画面显示,路两侧是扬雪机堆出的近3米高雪墙,积雪下埋着数十辆小汽车……深深震撼了那时的自己,旁边一起参军的老家战友不停啧啧啧,这得多大风多大雪。后来,新兵集训结束,自己居然就分到了新闻中受灾最严重的塔城。第二年开春转暖,雪灾变洪灾,作为新兵的我就参加了抗洪救援。从那开始,认识了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的玛依塔斯老风口,了解了玛依塔斯老风口是乌鲁木齐至塔城地区公路干线的必经之路。不过那是后话了,现在还是说新兵连入伍。

想当初大学那会,隔壁宿舍有个海南的同学,第一次碰到下雪,兴奋像个傻子,脱了上衣操场上一顿跑,边跑边哇啦乱喊。起初,在基地看到下雪也多少有点兴奋,毕竟离家千里之外,刚刚入伍,看哪儿都能找到家乡的影子,下雪这件事也寄托了那么点意思。只是当初的自己图样图森破,根本意识不到下雪后要接着扫雪,总以为像老家一样,雪后出太阳,自己就会化掉。部队里的扫雪可跟家里不一样,活多量大还得心细。雪堆到路边才刚开始,接下来要“修雪”,也就是把雪堆好、压实了后,再做造型。或者做成长城的样子,或者简单一点,弄成豆腐块,横平竖直。而且随着下雪扫雪,得不断修雪,保持造型不变。如此这般,一周七天的时间有一半在下雪,所以,再到后来看到培训基地雪花纷纷扬扬落下时,根本没有半点喜悦之情,可以说内心毫无波澜,一片平静,想想要修雪就一声叹息。

其实,虽然冬天外面大风冷得很,但连队屋里暖气开的很足,避免冻伤非战斗减员。可是,这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屋里太干燥,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们,一觉醒来往往口干舌燥,嗓子冒烟,两眼生火,严重的基本天天早上流鼻血。那会可没听说过“加湿器”这种高科技新事物。后来老兵们想出个妙招,睡前洗块干净的毛巾搭在床头位置,完美解决……真是简单粗暴有效。

入伍趣事很多,上面的只是脑海记忆中的几个片段。现在回想起来,那会正是从学生思维向军人思想的转变过程。摆正心态,看似难熬的过程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就像现在,提起工作作风、工作态度、责任担当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个人思想的问题。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所作所为都是在思想的指引下进行,思想的转变才是根本。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现在敲下这段文字,是对从军经历中那些困难问题的自嘲。为什么当时会觉得这坡如此难爬呢?嗨,还不是自个腿上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