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梁雯 陈俞印 济南报道

8月3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建设总体情况,发布首批在全省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案例以及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创新举措。总体看,山东自贸试验区112项试点任务进展顺利,已实施102项,实施率为91%。探索形成6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项具有全国首创性。

山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德平介绍,一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方面不断释放新动能。一是投资更加便捷。全面落实2020版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日本东丽、英国BP石油等一批世界500强项目落户;从获批到今年7月,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288家,实际使用外资14.4亿美元,占全省的9.9%。

二是贸易更加便利。优化过境贸易操作流程,青岛港中转作业时间缩减60%,日韩过境货物港口端操作费用降低80%;完成国内首票舱单状态下无需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首创海铁联运货物“全程提单”模式,实现“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上半年实现全程联运提单出口4204标箱、进口3217标箱。从获批到今年7月,山东自贸试验区完成进出口2209亿元,占全省的11.8%。

三是金融持续创新。推动贸易和投资领域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今年1-7月浪潮、重汽等4家公司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收付金额17.5亿元。德国安顾集团8.82亿元战略投资泰山保险,烟台片区引入2家外资银行。青岛片区落地全省首家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企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82亿元。

张德平介绍,在差异化探索方面,一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围绕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青岛、烟台片区强化在海工装备、海洋生物种质、涉海金融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在海工装备方面,青岛片区创新研发10项自动化码头技术,其中8项为全球首创,创造了每小时44.6自然箱的世界纪录。海洋种业资源方面,烟台片区建设了现代化海洋种业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打造“从一粒鱼卵、一套装备到一条完整产业链”支撑种业发展的山东模式。青岛片区全国首创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模式,实现“一次办理,全年许可”,样本检疫审批周期由20天缩短至2天。涉海金融服务方面,烟台片区首创海洋牧场平台确权机制和融资风险评判标准体系,创新推出了“深海网箱箱体及设备抵押”、“海水养殖天气指数保险”。

围绕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山东对日韩优势,重点在国际合作园区、便利化通关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济南中日国际医疗科技园、青岛日本“国际客厅”落地运行,烟台中韩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青岛海关、济南海关与韩国釜山海关签订备忘录,相互给予AEO企业通关便利措施。建立“前置检测、结果互认”检验模式,已有259批输往韩国的食品农产品直接通关;创新“电讯申报、无疫通行”监管模式,通关时间缩短至15分钟。

张德平介绍,自贸试验区紧扣企业需求,择优选定首批36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其中,贸易转型升级案例11项、营商环境案例9项、海洋经济案例7项、创新驱动发展案例5项、金融创新案例4项。值得注意的是,36项案例均为国内或省内首创举措,有的已经上升到制度层面。济南片区提出的人力资本服务业,被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全国首次出台《人力资本价值出资管理办法》,已有15家企业进行登记,人力资本价值出资额度2亿元。

36项创新案例围绕解决市场主体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创新探索,企业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青岛片区创新开展保税原油混兑、保税铁矿混矿“随卸随混”、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吸引世界原油巨头在山东投资布局,提升国际铁矿定价影响力,助力青岛打造世界棉花交易中心。烟台片区创新进口测试车辆监管模式,今年1-7月韩国现代汽车研发中心进口测试用车辆增长50%。创新进口散装葡萄酒保税加工模式,今年1-7月散装葡萄酒进口量增长32%。

推广的36项案例多为顶层设计,有的已形成系统集成创新模式,济南片区在全国率先建立“数字保险箱”,已为一万余家企业和两万多个人建立数字保险箱。青岛片区创新“进口大宗商品智慧鉴定监管模式”,将重量鉴定、抽查验证、机构日常监管、第三方采信监管等4项职能集成优化,大幅度提高海关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