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国劳动学会联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会等五家单位举办的“防疫与劳动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主办方发布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复产复工复市的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由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开展的集中精准接返滞鄂务工人员工作入选十大典型案例。

防疫与劳动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据了解,为了深度分析我国疫情科学防控中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复市的有效做法,近期中国劳动学会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劳动管理创新”这一主题,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等平台,从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劳动领域造成的严重冲击、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援企政策效果、企业化危为机中防疫与复产复工复市的创新做法和感人事例、劳动研究机构、院校开展疫情对劳动管理影响的研究成果等方面征集相关论文或案例。

期间,主办方共收到投稿约200篇,并从中评选出特别奖1篇,论文一等奖5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25篇,优秀论文32篇;十大典型案例,十佳优秀案例,优秀案例60篇,先进案例20篇。

入选十大典型案例的中山市集中精准接返滞鄂务工人员工作亮点较多。2020年春节前,中山市异地务工人员约161万人,其中湖北籍务工人员近10万人,从今年2月中旬起,中山企业用工需求逐步上升,急需大量员工快速返岗。

为此,中山市人社部门联动镇街、商会、企业、机构奔赴云、桂、豫,打通各地返岗障碍,“点对点、一站式”集中精准接返员工6万多人。

然后,截至3月10日,仍有近5.5万中山企业务工人员滞留在湖北,包括大量的骨干员工、核心技术人员、企业高管等。滞鄂务工人员的返岗效率,将直接影响中山企业复工复产和城市经济恢复大局。

与此同时,当时,湖北人民返岗之路面临“四难”——出村出乡难、外出买票难、健康办证难、安全返岗难。中山市决定“站出来”担当作为,冒着一定风险下好“先手棋”,集中力量打通鄂籍员工返岗路,精准安全接返滞鄂务工人员。

从3月11日起,中山市积极与湖北省各级政府沟通,依托中山湖北商会、宜昌商会、仙桃商会等组织,多方盘活省际资源,形成定向合力,细致筹划鄂籍务工人员返岗工作。中山人社部门还派出专项工作组率先赴鄂“破冰”,辗转逆行4000多公里,先后赴黄冈、麻城、蕲春、随州、老河口、松滋和黄梅等地协助滞留员工返岗。

此外,中山市人社局积极与广东省人社厅沟通协调,争取组织专列接返滞鄂务工人员。3月19日,全国首趟湖北复工专列——“粤鄂专列”开出,551名务工人员离鄂返粤,中山务工人员占六成席位。截至3月下旬,中山滞鄂务工人员顺利返岗4.56万人,鄂籍务工人员返岗率超过九成。

由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开展的集中精准接返滞鄂务工人员工作入选防疫与劳动创新研讨会十大典型案例。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2月以来,中山市先后组织近100万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城市人流恢复度迅速跃居珠三角第一,用工保障达到预期目标,复工复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4月初,中山市企业员工返岗率达92%,企业实际缺工率6.1%,用工规模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满足了当时企业复产达产的需要,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恢复。

【南方日报记者】雷海泉

【通讯员】李思宇

【图片来源】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