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绝密使命》开机,三分之一取材取景在梅州大埔
9月9日,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绝密使命》开机仪式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城郊镇伯公凹举行,该剧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三批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和中宣部重点项目,计划2021年播出,献礼建党100周年。该剧讲述了我党建立的一条秘密交通线在传递情报、护送人员、运输物资以及实现党中央机关从上海到中央苏区战略转移的故事。
《绝密使命》由粤闽联合拍摄,剧中将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中央红色交通线梅州大埔中站交通员与敌人展开机智斗争的惊险故事,揭秘中央红色交通线隐秘故事,带给观众一出出荡气回肠的故事。
梅州是中国革命老区之一,是全国五个之一、广东省唯一全区域被认定为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大埔县是广东省第一个获认定的中央苏区县,作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中的重要一环,大埔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永葆忠诚的“红色基因密码”
“汀江河水波连波,两岸青山都是歌,不怕历经艰和险,披星戴月送伍豪……”悠扬的歌声在大埔县青溪镇的汀江间回响,将人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段岁月令人难忘:土地革命时期,为加强对全国苏区革命斗争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创建了从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进入闽西永定、长汀,最后到达“红色首都”江西瑞金的红色交通线。
这条红色交通线长达三千公里,在1930年至1934年间安全护送了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200多名党、政、军骨干,及一批电讯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送入苏区药物等民用、军用重要物资300多吨。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仍保持畅通,史称: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为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顺利运行,许许多多英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红色交通线英勇斗争、卓越贡献的故事,又由于涉及有关机密等原因,以致鲜为人知。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要让后人了解和纪念革命前辈的英雄壮举,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绝密使命》总策划袁锦贵说,该剧在征得有权机关审查批准后,将以真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原型,打造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绝密使命》编剧钱林森表示,该剧以“忠诚”为主题,以“小人物大格局,小故事大智慧,小站点大风云”的表现手法,用宏大叙述和个性表达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尊重革命史实、英雄人物个性特征,进行艺术的升华再造,从而达到革命的英雄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影视表现效果。
该剧创作团队多次深入当年中央苏区交通线的福建省永定、上杭、长汀和广东省汕头、大埔等地采风。当创作团队来到大埔县时,他们表示大埔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的红色故事令人荡气回肠,值得拍摄取景,能更加真实地呈现这段革命历史和展现客家风土人情。
“我记得交通线大埔中站有一个人叫孙世阶,他当时已经被敌人发现了,但他没有逃跑,反倒写好了遗书给家人。后来他在茶阳被捕,在狱中的孙世阶坚贞不屈。在行刑前,他就高呼‘十八年后又一条好汉!’‘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钱林森说,像这样的故事,在整条交通线上比比皆是,每一个故事连在一起,就是永葆忠诚的“红色基因密码”。
红色“家底”吸引影视作品打卡
不仅是《绝密使命》来梅州大埔取景,近年来,以大埔县红色资源为素材的影视作品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电影《建军大业》、电视连续剧《热血军旗》和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战地黄花:魂牵三河坝》专题节目、广东电视台拍摄的《碧血三河铸丰碑》电视专题片等,为大埔县红色资源宣传推介翻开新的篇章。
影视作品“看上”的,是大埔深厚的革命“家底”。
“我觉得大埔县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做得很好,相关的展馆和革命史料都比较完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走进大埔就能感受浓厚红色氛围,大埔不愧是一个革命老区县,能感受到当地传承红色基因,进而激发了奋进力量。”袁锦贵说。
大埔县是广东省首个被认定的原中央苏区县,境内有101处革命旧址,从新民主革命开始阶段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直至解放战争全面胜利阶段,皆有代表性较强的革命文化资源。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有着众多红色故事和记忆,中央红色交通线安全护送了200多位开国元勋和大批物资进入中央苏区;1927年的秋天,朱德指挥的三河坝战役,成功掩护了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保存了革命火种,才有了后来的井冈山会师,从而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篇章……
近年来,大埔积极保护利用革命遗址,传承红色基因,开发红色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激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马吉池何森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