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佛山帮扶湛江:藏在粤菜风味里的“致富经”
砂锅焗芋头软糯香甜,海割米燕麦糕清甜松软,煎酿三宝甘香爽口。一道道美味鲜香的粤菜,藏着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虎头坡村的脱贫致富密码。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办事处干部李启雄扎根扶贫一线4年,牵头发展科学种植优化产品质量,让虎头坡村名优农产品搭上“粤菜师傅工程”快车,走上脱贫奔康的风味之旅。
百亩蔬菜基地里的“扶贫经”
虎头坡村毗邻城月河入海口,土地面积近9千亩,耕地面积7千余亩,物产丰富。
虎头坡芋头、海割米、辣椒……谈起虎头坡的特产,驻村第一书记李启雄如数家珍。
佛山扶贫干部李启雄,扎根扶贫一线4年,发展科学种植,实现虎头坡村名优农产品直通“粤菜师傅”工作室。(摄影:招海珊)
李启雄(右一)与贫困户黄惠仁在基地向记者展示圣女果。(摄影:招海珊)
芋头是虎头坡村的拳头农产品,种植面积超过400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李启雄说:“虎头坡芋头香糯可口,粉松而不粘,极受市民喜爱。”
2018年,虎头坡芋头荣获东盟农博会最受欢迎奖。2019年,在第五届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上,虎头坡芋头参展两天售罄,供不应求。
挖掘虎头坡“特色好物”,成为虎头坡“脱贫的亮色”。
2018年,虎头坡成立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采用“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企业管理,通过“租金+劳务+分红”模式为贫困户增收。
“基地面积168亩,以往没人种的地,现在租金500元/亩。农忙时,基地还能为贫困户提供60个工作岗位。”基地负责人蔡晓军说。
此外,基地创新“企业+农户”增收模式:由基地免费向贫困户派发辣椒苗,让其自行在家种植,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培训指导,还和贫困户签订保底价收货协议。
蔬菜种植基地成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香饽饽,“下地上班去”成了村民口头禅。贫困户韩南发夫妻俩在基地里上班,两个人一天能赚200元,还能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
9月工人们在蔬菜基地里劳作,他们采摘、除草,样样熟练。蔬菜大棚内,一畦畦绿油油的圣女果、青椒等蔬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累累的瓜果挂满枝头……
一个个新鲜可口的小果蔬,承载着虎头坡村民们脱贫奔康的期望。2019年,虎头坡村三大产业项目(光伏发电、蔬菜基地、黄牛养殖)的分红总金额近60万元,其中蔬菜基地分红超过31万元,惠及有劳动力贫困户76户共370人。
虎头坡村大片绿油油的芋头地。(摄影:招海珊)
虎头坡村贫困户韩南在扶贫蔬菜种植基地上班,一天能挣100元。(摄影:招海珊)
农产品直通“粤菜师傅”工作室
农民看天吃饭、农产品愁销路,是农业发展的难题。在虎头坡村,钢架林立、膜篷覆盖的现代化蔬菜大棚与农产品直通“粤菜师傅”工作室是应对难题的两大法宝。
每到收成时,刚采摘下来的一筐筐新鲜果蔬,迅速地被运往20公里以外的螺岗小镇上的粤菜师傅高飞大师工作室。
厨师张卫擅长将当地食材烹饪美味佳肴,他所在粤菜师傅工作室是虎头坡村扶贫农产品直销点。(摄影:招海珊)
“‘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以来,我们蔬菜基地和粤菜师傅高飞大师工作室‘结对子’,建立‘从菜篮子到餐桌子’的直销模式,符合要求的农产品直接向周边餐饮集团和超市供货,稳定增加村民收入。”蔡晓军介绍,2020年上半年,依靠“大师带货”虎头坡村销售各类农产品16.5万斤,价值87.85万元,比2019年总量翻番。
粤菜师傅工程打开的不仅是农产品的销路,还有特色食材隐藏着的绝美风味。
海割稻是虎头坡村的原生态水稻,生长在村后城月河边上的滩涂地。因临近入海口,滩涂地涨潮退潮时咸淡水交替,酝酿出海割米独特的风味。
“村里人沿袭祖辈做法,海割稻不施肥不除草,一亩地收成不到200斤,产量较低。”李启雄介绍,海割米富含丰富的硒元素,淀粉含量较低。
但因海割米口感太粗糙,1-2元/斤的低价都难卖。乘着粤菜师傅工程的“东风”,海割米遇到了伯乐——粤菜师傅高飞。他针对海割米特性推出蒸煮指南,并搭配湛江其他招牌食物:咸鲜的湛江白切鸡鸡油淋海割米饭中;菠萝、虾仁、腊肉搭配海割米炒饭;把海割米磨成粉配上核桃粉和红枣粉。
如今,一箱4斤的海割米粉组合,以148元的价格出售,成为了虎头坡村特色手信,广受欢迎。
海割米燕麦糕、螃蜞汁煎虎头椒、像生芋茸天鹅酥……一道道精美的粤菜中,品的是美食文化,绘的是乡村振兴,圆的是佛山扶贫干部们心中的脱贫致富梦。
经过四年多的产业项目、转移就业、教育、医疗等帮扶,虎头坡村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10户423人全部实现脱贫。
煎酿虎头坡三宝。(来源:虎头坡村供图)
凉拌虎头坡豆角。(来源:虎头坡村供图)
作者单位:佛山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