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校硕士博士到中学任教成为热门话题。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一些知名中学晒出招聘公示,不少来自顶尖高校的硕士、博士生榜上有名。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硕士、博士逐渐选择到中学当一名教师。今年,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引进了九名博士。清北等名校博士毕业生涉足基础教育领域,感受如何?8日,南都记者到省实采访了四位名校高学历老师。在他们看来,高中的相关知识自己原本就得心应手,平时课上的知识讲解完全没有问题。相对难一点的是如何把握好一节课的节奏,以及满足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但这个可以一边做一边学。甚至有人笑称,堂上遇到学生抬杠,那感觉实在酸爽!

王世杰:中科大博士任教科目物理

“我有时还是会鼓励学生抬杠”

王世杰。冯宙锋摄

戴着黑框眼镜,笑起来眼镜后的双眼感觉特别神采奕奕。剪着平头的王世杰给人的感觉特别阳光。心直口快的他开门见山就说,“对于找工作,我目前就是投了一份简历给省实,接着就来这里当老师了。”他解释说,自己选择当老师,主要基于两个考虑因素,第一个是对个人能力的评估,第二个就是兴趣使然。

“相比于在实验室一直做研究,我比较愿意和别人交流,比较愿意跟学生讲东西,这是对个人兴趣的一个评估。另外,我爸是老师,我太太也从事跟教育相关的行业,所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觉得选择当老师也不错。”王世杰透露,自己曾经到省实实地考察过,感觉转一圈后再回到高中,觉得还是有一些熟悉的感觉。“本身来说,我之前也参加过物理竞赛,我对中学的这些东西感兴趣些。我觉得自己当老师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让王世杰印象深刻的是,校长给他打了电话详细询问了一些情况,比如为什么考虑来中学当老师,对自己的能力有什么评估,有什么兴趣爱好等等。“校长还问我喜不喜欢踢足球。”王世杰笑着说,自己当时怔了一下,随后如实回答,说自己只会打羽毛球,足球这个对抗性项目不行。“校长的这些问题,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从网上了解到的省实是一个重视体育艺术特色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学校,确实不假。”

王世杰目前教三个高一平行班的物理。如何准备自己的第一课?他说,先看看其他老师是怎么上课,“这些知识点我们自己都很明白,但是如何给学生讲明白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我会根据有经验的老师给的提纲,结合他们的见解,有时再“抄抄”他们用得特别好的例子,自己琢磨一下再来发挥。

站讲台一周,让王世杰感觉到棘手的地方是,有的学生特别爱在课堂上抬杠。有时中学的题目设计得不严谨,学生就要来挑刺。“有的学生会抓住具体题目中的某些表述不清楚的地方死磕,假设出无限种可能,非要把原来的答案推翻。后来我想了想,他抬杠说明他至少思考,如果他在课堂上就不思考不听课,他也抬不了杠,是不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抬杠还是件好事。”这种与抬杠学生周旋的感觉,王世杰感到也挺酸爽。“我不一定要所有学生都循规蹈矩地选择标准答案,有的时候还是得鼓励抬杠。抬杠也是一种学习。”

王世杰称上课一周压力还是有的,主要来自于自己的课程进度有点落后于其他老师,“我就少让学生在课堂抬杠了,我要赶进度了。”

谈到课后与学生的交流,王世杰耸耸肩,无奈表示,除了交流题目外,其他互动还是较少。“开学一周,还不怎么熟悉,我现在老是记错他们的名字感觉不太好。”

翟万里:请华大学博士任教生物

“我感到上第一节新课就垮了”

翟万里。冯宙锋摄

“上了一周课,感觉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因为之前我们都是以听课为主,觉得老师的节奏把握得很好,像聊天似的,这样的讲课让学生能学到东西。但是我这周一共上了5节课,每次我准备的时候都觉得信心满满肯定会出效果,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尤其是在第一个班上第一节新课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点垮掉了。”

翟万里,清华大学博士,目前在省实高一级三个平行班教生物。刚站上讲台一周,他总觉得自己心中想说的就表达得不是特别好。“比如说,我在上课前,已按照标准答案备好了课,但一旦讲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自己讲出来的又跟备课时准备的不一样,本想给学生多一点知识的延展,最后又觉得自己表达不到位,还不如不讲。”

翟万里腼腆地表示,为了能更好地上好课,自己就曾在镜子前先演习一下,这样就不至于在课堂上张口就来,最大限度避免口误。

作为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在拿到省实offer前,翟万里其实已拿到药企或科研单位的几个offer。“我曾问过自己,更适合什么?更热爱什么?”翟万里表示,首先他觉得中学生处于一个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在这时候给他们一个先进的科研文化知识的引导,可能对他们的改变就会更大一点。第二个选择省实的原因则是因为省实的平台,“省实有一个博士工作站,我们进去以后可能更好地去发挥我们之前的一些科研思维,让我们的专业还可以在省实的平台得到一个延续。”

翟万里坦言,在做决定之前跟家里人商量过,家里人是不太理解的,“因为他们觉得读了那么多年书又去了一个中学。我到现在也没能太说服家里人,希望自己能在学校做一些成绩,让他们看到我做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多年的求学经历,让翟万里清楚,中学阶段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样的理念,和打下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我觉得价值观很重要,我现在课上也会有意无意地争取让他们将来去投身一些科研工作,拿施一公的例子跟他们讲,学以报国赤子之心。”

目前,翟万里认为自己要突破的难关是课堂设计。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如何对内容进行取舍,包括一些兴趣引导的该不该留,高考考与不考的该怎么去留,怎么处理平时的学习跟高考之间的关系,“这些处理起来确实不容易,我觉得还要在实践中思考。有时候觉得高中生分数还挺重要的,不能辜负了家长的期望;另一方面觉得也要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负责,因为人生不仅有高考还有很多。”

“现在想出来一点办法,就是自己多投入点时间,如果在课上讲的引导兴趣的稍微多了一点,可以把晚修的时间多留一点给学生,解决他们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翟万里笑着说,自己还没问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反馈如何,“至少目前还不敢问。”

尹东晓:北大博士生任教化学

“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知识”

尹东晓。冯宙锋摄

早在读本科的时候,尹东晓就有了当老师的念头。后来保研去了北大,一直读到博士,这个念头从来没有中断过。“因为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就觉得老师的工作很好玩。”

快人快语的女博士尹东晓称,自己当年在读高中的时候,就特别爱给同学讲解题目,“讲完以后同学就会称赞一下,我也不知道他是真心的还是恭维我的,但是我就会很高兴,会觉得好有成就感,就是我把我懂的告诉别人,然后帮助别人学会这个过程。我当时是觉得很美妙。”

尹东晓表示,省实最打动她的地方是素质教育,学校对人的培养很综合全面。这一点是她非常认同的。因为她自己对体育也很爱好,曾在中学时代就拿过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虽然并不是以体特生的身份参加高考,但是体育运动也是她求学生涯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来到这里后,我终于发现教书也不是那么好玩,还是挺辛苦的,要学的东西很多,之前我觉得这个东西好像看上去很简单,自己学得很简单,但未必能引导学生一样学得简单。”尹东晓说,现在她在跟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学习如何上课,“我们这种刚毕业的可能讲课会像做报告一样,尽管讲得很流畅,但如何跟学生互动交流,怎么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我觉得我还需要再多学习。”尹东晓称,虽然有时候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但实际真上起课来,你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给你反馈,这个反馈可能和你在镜子里练的时候想的根本不一样。

尹东晓现在带着高二的两个班,一个是高考选化学的班,一个是高考没有选化学的班,他们用的是两本不同的教材,自己需要慢慢磨合适应。“有的学生会跟我交流,让我调整一下课程进度。”尹东晓笑称,自己的这一周不是在备课就是在上课或听课,所有时间几乎都用来死磕教材,突破课堂设计瓶颈。“比如说这节课是先讲作业题,上课带着学生做题还是怎么样,学生可能有什么反应,这些要去考虑;再比如说我让学生做题,我以什么形式来看他这个作业是否正确,是同桌交换批改还是全部收上来批改,就这样一些细节都需要逐一落实。”

尹东晓称,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是高中老师,自己也希望能成为这样的老师。在她心目中,可能有的老师不是特色很鲜明,但是学生就愿意去听他讲,或者说他就是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去接受到一些知识。“他的课堂其实已经组织得非常好了,就像润物细无声,你其实说不出来他哪里好,但是学生就是喜欢上课,喜欢听他讲话。”

尹东晓认为,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肯定还是要把教学方面做好,再去做其他锦上添花的工作。

李梁华东师大博士学校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

“基础教育要培养一批学者型的教师”

李梁。冯宙锋摄

李梁目前在省实任教已有9个年头了。2011年,在华东师大物理系博士毕业后,他就直接到省实任教,如今是学校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近年来省实已经引进了数名博士,还有好几位老师在读博士,今年是一口气引进了九名,我自己的感受是,博士其实在学科专业上肯定比本科或者是硕士会钻研得更深一些,看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式,相对来说会有些不一样。”

李梁表示,学校其实一直以来有一个特色,就是要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而拔尖创新人才应该不会是完全体现在高考上的,“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我们确实是可以在学科上站得相对高一点的角度,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带给学生。”

此外,李梁还认为,博士毕业因为有一定的论文要求,因此毕业是相对难一点,同时也意味着博士的整个科研训练会更加系统一些。如果能把科研的系统训练带到基础教育的研究里面来,有了一线的教学实际,则比较容易推动基础教育的一些改革。

“现在做基础教育的研究,很多都是在高校,不直接扎根在教学一线,所以有一线的话,其实是更容易得出一些更加适合基础教育的东西。包括我现在主管学校信息化其实也有这方面的用意。”李梁称,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未必会搞出更多更新颖的或者是更切合实际的东西,现在正好国家推动的方向是教育现代化,相当于信息化作为主要抓手来推动教育现代化,有信息化因素参与进来以后,整个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教学的模式,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是希望利用信息化提高各学科上课跟同学之间的交互性;希望能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让原来非常抽象的一些东西更加倾向于感官的理解。最后,通过信息化做大数据,把沉浸式教学,精准性教学,个性化教学做起来。”李梁称,基础教育研究以往在高校是有很多理论型的研究者,基础教育里面大多是经验式的,所以中学招博士的话,其实一个基本的立意就是要在基础教育里面培养一批学者型的教师。

今年2月,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在省实设立“基础教育研究博士工作站”。这也是广东省第一家在中学设立的博士工作站。省实“基础教育研究博士工作站”致力于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出一批富有创新创造能力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加快提升省实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水平,并影响带动省内外众多学校的发展,并将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等省内外单位密切合作,让工作站的老师们深入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同时,学校也将聘请国内著名教育专家作为顾问或指导老师,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基础教育前沿研究的方向,并投身其中。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