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

目前,正在实施公租房保障12.15万户,其中住房租赁补贴1.50万户;实物保障10.65万户。

实物保障中,户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4.82万户,新就业无房职工3.86万户,来穗务工人员1.97万户。

近5年来,共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8万套。

疫情期间,为6.2万户家庭及单位减免租金约1.32亿元,惠及人口近20万。

如果说花城广场是广州的城市会客厅的话,岳林敏就是这个客厅的美容师。2005年,岳林敏与丈夫从老家河南新野来到广州,成为一名“广漂”。如今她在环卫工岗位已经工作15年了,主要负责花城广场的保洁工作。灯光节、花城看花、国庆……每一个大型节日活动散场后,都是他们默默清扫,让这个城市客厅保持干净整洁。

其实,岳林敏也一直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客厅。

“蜗居”14年住进梦想的房子

从2005年开始,岳林敏一家人一直租住在棠下的城中村。

回忆起十几年租住在城中村的经历,阴暗、潮湿的空间仍历历在目。“我们租住在1楼,窗外就是别人家的墙,一年四季都看不见阳光,因为潮湿和渗水,墙壁都是黑的。”城中村住户混杂,岳林敏一家的财产安全也得不到保证。“有时候电动车的电池没拿回家,一转眼就都被偷了,一下就损失几百块钱。”

在这样的环境中,岳林敏一家迎来了小儿子的出生,大儿子结婚,随着前些年大孙女的诞生,岳林敏一家从一个3口之家变成6口之家,拥挤压抑的居住条件,以及城中村杂乱的环境,岳林敏改善居住环境的意愿越来越迫切,但是工作地点在花城广场,早上5点就要开始上早班,在这个区域内要租一套房子,租金远远超过这个家庭的承受范围。

直到2019年夏天,广州新一批单位整租公租房开始分配,岳林敏所在的单位让大家提交申请表。“我们是外地来广州扫大街的,公租房这种好事怎么可能轮到我们?”

不过没抱什么希望的岳林敏在家人的劝说下,还是提交了申请。没想到,一个月后,他们一家就成了单位第一批获得配租公租房的职工,领到了新房钥匙。去年9月,岳林敏一家搬进了棠悦花园16楼的一套2房1厅,这位蜗居棠下村14年的“广漂”第一次住进了楼房。

岳林敏一家搬进了棠悦花园16楼的一套2房1厅(摄影:庄小龙)

想在广州干到退休

利用难得的休息日,岳林敏换了一身红裙子,带记者参观了她的新家。宽敞的封闭式小区、错落有致的绿化、电梯和朝南的阳台……对于岳林敏来说,新家满足了她对安居的所有要求。从阳台望出去,天气好时可以看到市中心的高楼大厦。现在,她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客厅,在客厅里,岳林敏摆上了先生获得的荣誉证书、儿子的结婚照、装饰彩灯,把客厅打造得十分温馨。

“我小儿子,以前一回家就关门,城中村里确实没有空间让他们活动。现在的小区有很大的广场,这几个孩子现在都愿意下楼玩,骑骑自行车、交交新朋友。”岳林敏说道。

记者发现,这个保障房小区比从前更加宜居了。去年年底开通的地铁21号线棠东地铁站,距离小区仅有5分钟步行的路程。小区门外的公交车总站,能把住户送到全市的各个角落;小区一墙之隔的幼儿园,也能在不久的将来开园招生。

离单位近、电梯小高层、地铁上盖……新房数不清的优点,已经让岳林敏高兴得合不拢嘴,但最让她满意的,还是实惠的租金。50平方米左右的2房1厅,满足了一家6口的饮食起居,每月只要1500多元,比这个区域市场上的租金便宜了1000多元,甚至比在城中村还要便宜。

有家了,安心了,在广州漂了15年的岳林敏终于觉得,自己不再是广州的过客,她告诉记者,自己想在广州干到退休。

事实上,在广州,像岳林敏一样,数以万计来自异乡的耕耘者、新市民,为这座城市的美丽与繁荣作出了贡献,也在这座城市收获了安居的梦想。

幸福底色

住房保障给力百姓安居圆梦

广州住房保障从1986年实施住房解困工程起步,30多年来,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广州符合条件的户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和来穗务工人员等新市民住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实施以租为主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广州市着手实施共有产权住房保障,向符合条件的无房户或住房困难户提供产权式住房支持,建立起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

广州市不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筹建和分配力度,近5年来,共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8万套。目前,正在实施公租房保障12.15万户,其中住房租赁补贴1.50万户,实物保障10.65万户。

近年来,广州先后出台《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来穗务工人员申请承租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广州市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户籍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

为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州市今年还对市本级公租房、移交公房及人才公寓的保障对象全额免除2、3月份租金,减半收取4、5月份租金,为6.2万户家庭及单位减免租金约1.32亿元。

(作者单位: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