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麟与各分工组组长讨论如何科学设置隔离病房病区环境。受访者供图

“舱门一开便是战场,大家互相做个拥抱,今后就是可以托付后背的战友!”姚麟话音刚落,飞机舱门打开,武汉6度左右的微凉空气袭来,虽然气温并不算低,队员们却感受到了彻骨的寒冷,在武汉的第一夜,姚麟睡了不到三个小时。

“那个时候我们缺两样东西:这也缺,那也缺。”姚麟笑着说。他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广东省援助武汉第二批医疗队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一支137人的医疗队伍(另有10人支援金银潭医院)在抗疫一线持续奋战55天。

驰援武汉以来,广东省援助武汉第二批医疗队累计收治新冠病毒肺炎患者189例,其中危重及重症患者159例,占比84.1%,治愈出院128例,转科20例,转院29例,救治成果突出。

队员口中的“姚爸爸”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北京隆重举行。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的姚麟在现场全程激动,眼眶湿润。

“这是大家的骄傲!”姚麟在广东省援助武汉第二批医疗队微信群内发了这条消息,那一刻,与队友并肩作战的画面仿佛又重现眼前。

时间回到正月初三,原本在送行会上为援鄂医疗队员送行的姚麟,临时接到上级电话,要求加派一位院领导奔赴一线协调组织好广东的医疗工作。

“我去吧!”姚麟毫不犹豫回答道,多年的医疗管理、经历多次传染病流行过程累积的经验是他投身前线的底气。

医疗队队员们来自18家医院,其中年龄最大为59岁,年龄最小的仅有21岁,大家互相之间并不熟悉。

“147名队员都是主动请缨的战士,如何团结一心共同战疫并确保大家安全返回,是我最重视的事。”姚麟表示。

他首先建起团队,把每个医院的组长团结到一起。“大年初三的夜晚,我的太太一边流泪一边帮我建微信群,跟各位组长打电话。”姚麟说。

出征!正月初四,广东省援助武汉第二批医疗队搭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与此同时,前方不断传来医务人员感染病重的消息。

到达驻地酒店后,姚麟感到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恐惧。他没有让队员们休息,而是立即带队打扫卫生。

“必须非常细致,不放过酒店任何一个角落。”姚麟说,由于物资匮乏,为做好消毒工作,队员们拿起矿泉水瓶装满消毒液,扎上几个小洞后便握在手中,往空气中使劲挥洒,尽力营造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随后,医疗队伍又投入到紧张的培训课程中。尽管队员都是来自各家医院各个科室的精英,但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病,不少医疗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其中,姚麟最重视防护服穿着的培训,“不少人不懂得如何正确穿着,但由于物资匮乏,有些医院尚未投入实战,就已经试完了自带的防护服。”

“关关难过关关过。”为确保物资供应,姚麟四处求助,有一次拿到30个N95口罩,尽管只够医疗队使用八个小时,都令他激动不已。

他还会每天在群里“心灵鸡汤”,“发‘鸡汤’的目的,一方面激励大家,更重要的是提醒队员们我们是一个并肩作战的队伍。”

对医疗队员贴心细致的照料,使得姚麟渐渐成为队员口中的“姚爸爸”。

“你们不要离开好不好?”

身先士卒。在开始援助之前,姚麟首先进入支援的武汉汉口医院了解情况。

一踏入医院,面对着濒临崩溃的医疗体系和始终坚守的医务人员,“幸亏我们来了!”是姚麟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想法。

姚麟深知,新冠肺炎异常狡猾,医疗资源的不足将为救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剧病毒的传播。

如何应对?作为曾经的军人,姚麟采取了准军事化的管理方式,提出了苛刻的救治工作要求。同时,他把广东应对传染病丰富的经验和做法也带到了战疫一线。

“我们规定,在隔离病房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做下一个动作之前先说出正在做的动作以及将要做的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姚麟说。

病房中专门配备了院感督导员,医护人员说出的下一步动作若有误,督导员会即时给予提醒纠正,规避医疗风险。

通道区分不完善、路径区分不清晰、几乎没有后勤人员的支撑……面对种种困难,姚麟直接在汉口医院“住”下与病魔“抢时间”。

不到三天,医院的两个缓冲区、相关通道全部建设完毕,医疗组、护理组、院感组、后勤保障组也相继成立,姚麟还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发挥占队伍总人数超过三分之一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广东医疗队的到来,给住院的病人带来巨大的希望,有一次姚麟和其他医生巡房的过程中,有病人拖着他们的防护服反复问“你们不要离开我好不好?”这个画面深深刻印在姚麟的脑海中。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与此同时,一栋包括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和内科门诊等处室的独立建筑已于近日在中山六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周边疫情仍不稳定,面对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疫情防范压力依然较大。”姚麟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今后不再需要穿着防护服。

南方日报记者陈理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钱明雅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