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迎丰收农民喜滋滋

10月12日,笔者从南雄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进入10月份后,该市26.55万亩晚稻陆续迎来收割期。据初步估算,南雄今年晚稻亩产约445公斤,总产量约1.18亿公斤,与去年相比,预计增收132万公斤。

两台收割机同时作业来回穿

地势相对平坦、稻田集中连片的全安镇河塘村,是南雄的“种粮大村”,几乎每年都率先开启晚稻收割模式。在该村种粮大户沈华华的稻田里,笔者看到,两台收割机同时作业,来回穿梭在金灿灿的稻田里,不时地惊起一群群正在田里觅食的飞鸟。看着收割机将颗粒饱满、黄澄澄的稻谷“收入囊中”,沈华华高兴地说:“这大块头帮了大忙,以前用镰刀割,一天四五个人割一亩地,最多两亩地,累得腰酸背痛。现在用收割机,一亩地割二十分钟就可以了。”

收割机将大卡车装上满满的稻谷

沈华华告诉笔者,从种植到田间管理,从收割到烘干,全程都是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的应用,为沈华华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所以今年他一口气种了170多亩,亩产预计可达475公斤。“这个稻谷饱满、穗粒多,一穗就有150颗上下。这样的稻谷,品质和品相都好,不愁卖。”沈华华还跟笔者算了一笔账,除去各项成本,加上政府在水稻绿色防控等方面的补贴,今年他的晚稻纯收入,保守估计都有8万元。

南雄进入晚稻收割期

如今,农业机械成了秋收的主力军,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像沈华华一样,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操劳,就可以享受颗粒归仓的丰收喜悦。据全安镇河塘村党总支书记黄小坚介绍,河塘村共有农田2300多亩,其中晚稻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多亩。“这几年通过机械化,大家觉得比较轻松。加上水利设施的完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大家种粮的积极性很高,能种的都种了。”

让广大农民信心满满、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的,除了能大大提高效率的机械化,还有能提升水稻品质的法宝——绿色防控。作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南雄市探索总结出了水稻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市共建立水稻绿色防控示范点、示范区、示范基地45个,核心示范面积6万亩,辐射带动16.3万亩。经测算,水稻实施绿色防控后,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5%,全市增收节支约1.2亿元。

此外,南雄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引种米香粘、丝苗米等优质水稻,保障全市水稻生产、生态环境和稻米质量安全,全力稳住“米袋子”,预计今年产粮近1.2亿公斤。

该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祥辉介绍,与去年相比,南雄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1.2万亩。以晚稻为例,预计平均亩产可达445公斤,比去年亩产增加5公斤左右。“我市晚稻实现增产增收,对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方日报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董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