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珠海:以特的举措特的精神推动经济特区新发展
经济特区,关键在“特”。
40年前,历史选中了珠海。党和国家做出兴办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让这座落后的边陲小镇扛起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珠海经济特区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时代赞歌。
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的根和魂,是特区安身立命之本。一代代珠海人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一腔青春热血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艰苦奋斗,不辱使命。40年来,珠海地区生产总值(GDP)从1980年的2亿多元跃升到2019年的3400多亿元,人均GDP从900多元提高到17.5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000多万元增长到340多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40年后的今天,历史再一次选中了珠海。粤港澳大湾区澳珠一极引发关注,港珠澳大桥飞跨三地震撼世界,横琴自贸片区坚守对澳合作初心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对城市地位、定位、方位的根本性改变,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珠海前景可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特区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的话掷地有声。
珠海之“特”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特”下去。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重如千钧的使命责任,面对稍纵即逝的黄金机遇期,珠海必须拿出特别之举,用“特”的思路和举措,把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更高水平。
珠海大剧院与港珠澳大桥。(摄影:李建束)
“特”之内涵:勇当“探路尖兵”,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020年8月,珠海市荣膺全国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近年来,珠海坚持立法创新,出台法治政府建设系列措施,制定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配套规范性文件,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法治中国建设“探路”。
珠海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历史使命。
百万重奖科技人才、土地管理“五个统一”、城市建设管理“八个统一”、环境保护“八个不准”……这是一个个属于珠海的专有名词;开办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开办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创建中国第一个跨境园区……这是珠海发展史中记载的一个又一个“第一”。
40年来,珠海经济特区以中国窗口的形象,展示了披荆斩棘、敢为人先的豪迈气概,展示了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蓬勃生机,展示了中国走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和强大自信。
改革开放的基因,从特区建立之初,就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珠海发展的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出自贸区、国资国企、跨境金融、商事制度、行政审批、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等改革举措,从根本上破除了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对外开放引领时代,前进的浪潮奔流不息。40多年来,珠海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对外贸易取得辉煌成就,并从珠海经济特区向沿海辐射,从沿海向内地辐射,对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截至2019年年底,珠海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248个,合同外资金额累计766.49亿美元,实际外资金额329.89亿美元。目前,珠海已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22亿美元,4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珠海投资兴业。
珠海经济特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经济特区兴办40年来,珠海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鲜活经验,作出了重大贡献。
站在40周年的新起点,珠海要再出发、走在前、作表率,就必须不忘特区初心,以非常之举非常之为大胆闯大胆试,争当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探路尖兵,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进行新一轮的突破、新一轮的冲刺,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另一方面,要把开放这篇文章做精做细做特,以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具中国特色的开放赢得发展的主动。
珠海经济特区诞生于改革开放,成长于改革开放,也必将在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创造更加璀璨的奇迹。
“特”之精神:重铸特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勇担使命
凡事皆在人为。建设经济特区同样如此。
经济特区是新生事物,无先例可循,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置身于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唯有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大胆探索,开拓进取,一往无前。
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之路,正是在特区精神的引领和鞭策下,给予前行的力量——昔日珠江三角洲上落后的边陲小镇,如今已经建设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新时代有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然而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珠海经济特区开拓创新的锐气有所弱化,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思想僵化、小富即安、作风漂浮、不敢担当等心态和问题。
猛药去疴、自我革命。面对一系列问题,《中共珠海市委关于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的决定》应运而生,这是面对改革开放新使命的“破题”之举,直面问题,找准症结,更是用“归零”和“重启”的心态对改革开放的再谋划、再出发。
对标先进找差距。2019年7月,珠海市党政代表团赴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学习考察。四座城市党员干部奋力开拓、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气神,令珠海市党政代表团印象深刻。考察团成员普遍认为,对标先进城市,珠海党员干部理念观念有时差、闯劲干劲有落差、效率效能有反差。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当前珠海发展面临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转瞬即逝,抓机遇谋发展,关键看行动、根本在担当。全体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速起跑、奋力冲刺,自加压力、自提标准,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城市节奏。立足新形势,市委、市政府开展深化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以“两个专项整治”破题开路,以整治促改革,提振经济特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推动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
珠海经济特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特区干部更要夙夜在公、艰苦奋斗、只争朝夕,把推进“两个专项整治”、重点项目挂图作战作为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的重要抓手,营造效率优先、担当干事的浓厚氛围。
40年来,珠海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项重大成就,都发端于解放思想、得益于解放思想、成就于解放思想。
新起点有新作为,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再燃改革激情,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勇闯“无人区”,坚决破除一切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珠海工作新局面。
“特”之载体: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打造特区中的特区
8月18日,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正式启用。随着首批通关旅客的到来,一水相隔的横琴与澳门,开启了“30秒跨境珠澳”的崭新通关时代。
横琴口岸。(摄影:李建束)
珠海经济特区因澳门而生,横琴新区因澳门而兴,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自设立以来就担负着服务“一国两制”和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使命。
2009年,横琴新区挂牌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十多年来,横琴坚守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在砥砺前行中奋力书写这张时代答卷。2015年,横琴又一次迎来国家战略垂青——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横琴自贸试验片区正式挂牌成立。
横琴自贸片区承担着建设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国家使命。(摄影:李建束)
5年来,横琴地区生产总值已从2015年的126.8亿元增至2019年的401.24亿元,年均增长47.2%;实际吸收外资年均增长64.59%;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66.33%,已成为地区高水平开放新高地、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这背后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截至2019年底,横琴自贸试验片区累计推出440余项制度创新事项,平均2.8个工作日推出一项创新成果;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外资准入“一口办理”模式,累计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409家,合同外资超过288亿美元;引进澳资企业2400多家,投资总额逾193亿美元,成为内地澳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
提升珠澳两地跨境融合深度、广度和便利度是近年来横琴探索的重点。横琴首创澳门企业到横琴跨境办公试点,解决澳门办公空间狭小问题;全面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合计补助1.54亿元。此外,横琴打造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全面建设粤澳合作产业园。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摄影:李建束)
10年4次到横琴,横琴的每一步发展,都倾注着总书记的深情关怀。2019年12月,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澳门和珠海提出殷切希望:“当前,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
横琴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承担着建设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国家使命,与40年前的改革开放一样,同样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循的伟大事业,对探索和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对打造“一国两制”新典范具有深远意义。
2020年3月印发的《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珠海将以珠澳深度合作开发横琴为总牵引、主平台,围绕新体制、新环境、新产业、新都市、新生活五个“新”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2020年的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纳入具体工作之中。
从国家级新区、自贸片区,再到粤澳深度合作区,横琴这片用汗水、激情、智慧开发而来的沃土,不断见证着国家战略的高瞻远瞩、经济特区的使命担当。
珠海将举全市之力携手澳门把横琴打造为具有中国特色、结合“两制”优势的高水平开放区,回答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把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不断向前推进这个重大命题,在支持澳门、拓展澳门中牵引带动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
(作者单位:珠海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