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州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快速扩大,高层建筑数量与日俱增,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不小。11月6日,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天河区临江大道天德广场举行了一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实战演练。

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不小。

演练模拟了天德广场1号楼19楼1902房发生火灾,主要的燃烧物是电脑服务器、电脑配件、办公用具等,有大量人员被困,火势较大。

搜救、抬出“伤员”。

“喂?119吗,我们这着火啦。”现场有群众利用电话报警,该建筑消防控制中心主机也系统监测到1号楼19楼1902房烟感报警,同时电脑终端接收到1902房扫码救助信号。

消防控制中心接到警情后立即启动消防联动设施,同时将扫码救援信息推送给119指挥中心,并向值班领导报告。

随即,广州消防119指挥中心调派支队全勤指挥部天河、海珠、越秀和特勤等大队共44个功能组、25辆消防车、150人到场处置。

全市高层建筑都有自己的身份编码被困人可扫码定位

为解决高层建筑火灾报警时间长、地址不准确、被困人数不清晰、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主动融入“数字广州”政府智慧云平台建设,自主研发“码上救援”小程序,将全市重要建筑物信息接入接处警系统,对全市高层建筑实施身份编码,在室内疏散示意图上增加“消防救援”二维码。报警人或被困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报警,并提供精准空间定位,有效提高消防救援效能。

被困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报警,并提供精准空间定位。

据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叶世敏介绍,该小程序是对每个建筑每层楼的每个房间和防火通道,以及消防设施进行唯一编码,在发生火警的时候,报警人通过扫描二维码,指挥中心能够快速地定位报警人的地址。“这样能实现一键报警、一键调派、精准空间定位,为消防救援人员提供快速救援,提高消防救援能力。”他说。

分板块分小组合作发挥大功效

现场,搜救小组在着火层地毯式搜索;灭火组在着火层及上一层增设水枪阵地,防止火势蔓延扩大;排烟组在着火层西面设置排烟阵地正压送风,开辟救援通道;举高救援组在外围对着火层及上下层进行开花水扫射,防止火势向上蔓延......

这是广州消防救援支队创新的“功能组作战单元”概念。根据作战任务需求,将具备相应资质的指战员固定到岗,按照2-3人的配置组成作战单元。

这样一来能明确职责分工,注重协同配合,小组也能发挥最大作战效能。

“我们进行试点,由人和车辆装备组成的类型功能组作为最小作战单元。”叶世敏介绍,这破除了以往“人海、车海”战术导致作战指挥体系不畅、协同作战效能不高、专业处置针对性不强等瓶颈。

另外,此次演练还训练了初战力量编成模块化调度、联战力量精准化调度、增援力量专业化调度。

最终,在确认“被困者”全部救出后,演练结束。

疏散被困群众。

据了解,今年以来,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围绕影响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报警难、协同难、搜救难、通信难、供水难”等5大核心难题,梳理影响灭火救援进程的各要素,规范和加强作战力量编成。

通过反复测试论证,科学评估,重新细化高层建筑火警等级,支队完成了高层建筑灭火作战编成修订。以加快破解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题,提升消防队伍处置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实战能力。

下一步,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持续深化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作战编成实战应用。

【南方日报记者】关喜如意

【通讯员】穗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