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商用“最后一公里” 广州完成首个5G终端切片应用演示
19-21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展锐联合中国移动、中兴通讯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了业界首个5G终端切片目标方案的应用演示,这标志着5G终端已具备切片能力,可以为5G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切片技术不仅可以基于不同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还能针对相同类型的流量进行有效隔离,甚至针对同一类业务为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个性化服务,支撑起新型的商业模式,例如云游戏、视频直播、高清视频播放等。
不同的路走不同的应用
“5G技术不仅仅是高速率、低时延、多连接等性能,它很重要的网络功能是实现切片技术。”紫光展锐高级副总裁黄宇宁介绍,由于5G未来面向的不仅仅是传统个人消费者,还面向的是千行百业,而且未来应用形式也会更加多样化。
切片则把网络的传输能力,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来满足不同的应用类型,它要求有更好的网络能力来保障,如有的应用需要更多的带宽,有些应用需要更低的时延,不同的应用对带宽和时延的要求也不一样。
“5G移动通信网就像交通系统,不是单一的马路或者公路,有慢车道也有快车道,有普通马路也有高速公路,铁路还分高铁、动车、绿皮火车,再加上航空等等,整个交通系统满足了不同类型的应用,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能力。切片实际上也让信息通信网络,能够具备不同的能力、适配不同的应用、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黄宇宁。
各环节打通才能向用户大规模普及
业界认为,终端切片将打通5G商用最后一公里。不过,5G终端产业仍面临切片落地难题。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诉求,5G终端形态多样化,涉及众多产业链,产业链众多需要包括运营商、消费者、行业用户等通力合作。
“切片是需要端到端各环节的拉通,不是说手机上装一个应用就可以跑,芯片还要和终端要配合好,网络侧也要能识别。”黄宇宁认为,还有关键的一步是,网络上还有各类供应商,目前还这些供应商适配这套标准,只有厂家都走通了,才能大规模地推向个人用户。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也表示,终端切片的实现更为复杂,需要从芯片开始,到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到上层应用,网络侧的无线网、核心网、传输传送网、再到应用服务平台、后台业务支撑系统,端到端全方位要支持切片能力的构建,难度不小。
不同类型的用户又意味着什么?黄宇宁介绍,手机终端的量非常大,同时还有其它如家庭设备、上网设备、模组设备等终端设备,有些可能是在安卓环境中,或者是其他的RTOS环境,不同的环境如何提供通用的切片方案,对此,展锐提供以终端芯片为控制核心的网络切片方式,或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不管它跑在什么操作系统上,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应用或服务,只要你把相应的信息发送到终端的modem检查器,就由终端的modem获取相应的信息,然后去跟网络侧做相应的交互和协商,从而实现切片功能。”黄宇宁说,终端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够进一步推动5G特别是5G SA网络的普及。
用户需要二次买单?实为更精细化服务
在过去,用户对网速的要求就是一个“快”字,当用户已经购买了5G套餐,再设计不同网络切片服务,是否意味着用户需要为此二次买单?
黄宇宁对此澄清,这并非是二次买单的问题,而是精细化服务的问题,举例来说,用户微信打电话,如果用户只是和爸妈打电话,听不清楚就挂掉再拨一次也无所谓,但如果是其他非常重要客户的通话,就可能用座机来打,但通过网络切片,也可以提供更高保障微信通话服务。
黄宇红也对此表示,有的是简单的上网,有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比如VIP用户可以看蓝光,有的客户可能只看标清、高清。到时候怎么样用更好、更合理的方式,让用户获取这种服务,还需要将来的业务合作伙伴来一起提供。
南方日报记者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