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南坪村“明理胡同”,宣讲员司志富正在整理便民马扎。

“明理胡同”成了南坪村街头一道别致的风景。

11月21日上午9点,天空飘起了小雪。在淄川区西河镇南坪村,当97岁的老人司翠花把一句忘记旋律的歌词念出来时,在场的退休老教师司志富笑了。

司翠花是村里“明理胡同”年龄最大的听众,听课却一场不落。司志富是“明理胡同”的宣讲员,是司翠花的“老师”。

脏乱街道有了便民马扎

“南坪村只有116户,322人。”在去往南坪村的汽车上,西河镇副镇长王全彬告诉记者,南坪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

来到南坪村,“明理胡同”墙上挂着的马扎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马扎旁边是一个报箱,里面有《人民日报》《大众日报》。

“这都是最近的报纸。以前,报纸都放在村委,后来有了‘明理胡同’,我们挂上了报箱。邮递员就把报纸放到这里,不用往村委送了。”南坪村支部书记司志军告诉记者。

过去,这条胡同就是脏乱差的一条街,到处是乱七八糟的石头。大家出门来胡同口聊天,就带一个垫子,往石头上一放,就算有了座位。

“村民家门口堆放的柴草、杂物长年累月不打扫,个人家里不用的破沙发扔到街上,不但不美观,也影响车辆进出。很多人对此有意见,但一直解决不了。”司志军说。

2018年年底,南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村里宣传、发动,对胡同、街道进行了清理。

“一开始,很多人反对。我回来跟村‘两委’商量。我说,咱们这样不行,得给大家留一个拉呱的地方。咱们把烂沙发、大石头都清理了,大家伙没地方坐了肯定不行。这样,我们买了30个马扎,放在村民经常聚集的地方,让大家继续在这里拉呱聊天。”司志军说。

街巷的卫生清理完毕,30个马扎也买回来了。这些马扎就挂在村民喜欢聚集的街巷的墙上。

便民马扎的出现,让村民十分高兴,这回不用坐在石头上了。司志军感到意外的是,自从有了便民马扎,到现在为止一个也没有丢。

司志军说:“这说明,这项便民举措得到了村民拥护,他们都很爱护公共设施。”

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

看到村委的党报党刊利用率不高,司志军就在便民马扎点设置了一个报刊箱,让村民们聊天的时候也能读读报。

“说实话,来这里聊天的村民,有的年龄大,有的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报纸上的报道。”司志军说。

司志军出面邀请村里的老支部书记司衍瑞来做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给村民读报纸、讲解政策。

“后来,我们请了咱们村的退休教师司志富当宣讲员。这样,两人谁有时间,谁就给村民上课。”司志军告诉记者。

每个月的18日是固定宣讲日,每周的星期五,他们还会组织一场讲座,村民的文明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

司志富告诉记者:“讲课内容不光是时事政治,还有村民喜爱的保健知识、安全常识。到了夏天,村里孩子放了暑假,我们就讲防溺水知识;春秋季节,我们会讲农业知识。这些讲课内容,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

“我每次都会像真正上课那样,提前备课——这周要讲什么?怎么讲?必须提前都准备好。”司志富说。

司志富的讲课,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欢迎。每到周五,还会有人去老师家敲门,让老师别忘了来讲课。

“我们可喜欢听课了。今天碰上老邻居司翠花,她都97岁了,每次都去听课。”69岁的村民李翠珍告诉记者。

“明理胡同”成了村里的招牌

“我们的‘明理胡同’不是突然有的,是按照村民的实际需要一点一点改进的。”司志军告诉记者。

2019年5月,淄川区委宣传部部长白向坊来到南坪村,了解到这件事情的发展变化,就跟司志军说,这个实践站应该叫“明理胡同”。

随后,“明理胡同”越办越好,宣讲员充分利用报刊箱的报纸杂志及配备的专用书籍,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当前理论、政策、知识等热点,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汇总上报;同时,根据群众需求点单,准备宣讲内容。

“除了两位正式的宣讲员,有时候村干部也会上台宣讲。我之前给大家讲过一次防骗知识。”司志军告诉记者。

常有外边的人来到村里,打着旅游的旗号骗上年纪的人买东西。怕老人们上当,司志军苦口婆心地给大家分析,并举出邻村的受骗实例,告诉大家不要上当,天上不会掉馅饼。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南坪村“两委”与村民经过商议,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守望相助关爱基金,发动村内全体村民、企业自发捐款,短短几天时间就募集了1.7万元。

“关爱基金成立后,已经陆续帮扶了4户困难家庭。这项基金将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之一,长期运作下去。不管谁家遇到困难,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我们就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司志军说。

“村委有什么决策,我就请司老师先在课堂上吹吹风,然后了解一下大家的意见。如果有意见,咱们再分头去做工作。到了真正要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矛盾就提前化解了。”司志军告诉记者,“‘明理胡同’成了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平台。”

“明理之花”开遍淄川

“妈妈教我一支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1月20日,在淄川区将军路街道南苑社区内,记者听到一阵歌声。转过一座楼,8位居民正在凉亭内唱歌。

“我们是南苑社区春之声艺术团,每周二和周五,固定时间来这里开展活动。”艺术团团长杨玉福告诉记者,“我们都是退休人员,有的是工人,有的是个体经营者,每天都要聚集起来给自己找点事做。”

“淄川区正在推广‘明理胡同’,这个地方是大家经常聚集的场所,我们就把社区的‘明理胡同’定在了这里。”南苑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兵说,“我们还请来老师给社区居民讲课,尤其是我们社区有一位非常棒的宣讲员——74岁的高名柱老人。他编写了一本教材,为社区居民义务宣讲。”

高名柱老人编的那本教材,命名为《讲习所》。高名柱老人给社区居民讲课,有时候介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有时候介绍国家的大政方针,深受居民好评。

“我们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明理胡同’,就是推进理论宣讲大众化,搭建理论政策与群众生产生活连接贯通的桥梁,进一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声音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身边、美好生活就在身边。”淄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向坊表示。

如今,像南坪村这样的村庄在淄川区已非个例。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淄川区1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示范村居已普遍建立“明理胡同”,成立了以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为主共517人的村级理论宣讲员志愿服务队,确定每月18日为村级理论宣讲员活动日、每周五为理论宣讲常态化活动时间,结合基层群众的生活实际,用百姓话语讲好“家国事”“地方事”“农家事”。

“线上线下基层宣讲阵地的建立,规范了高效引导机制,畅通了政策快速知晓的渠道,有效扩大了覆盖面。”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表示,“‘明理胡同’进一步巩固了意识形态阵地,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浓厚氛围。”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波 通讯员 闫盛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