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界大咖论5G | 世界5G大会重磅嘉宾推介(七)
随着5G正式商用的到来以及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充分整合和运用,5G健康医疗越来越呈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役中,5G+智慧医疗更及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1月27日“5G与公共卫生、健康医疗”论坛,看5G如何助力智慧战“疫”。
重磅嘉宾
张伯礼
张伯礼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副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世界华人中医医师协会副会长。
高福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等,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在包括Nature,Science,Cell,Lancet,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兼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内外专项奖等30余项。
邬贺铨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
先后从事光纤传输系统和宽带网研发、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和3G/4G/5G等项目的技术管理及工程科技咨询项目研究。曾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现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总师、CNGI专家委主任、国家“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IEEE高级会员。
刘良
刘良,讲座教授,医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现任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和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项目顾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医药TC249技术委员会第一工作组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会长等职务。
他1990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随后赴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和马普临床免疫与风湿病研究所留学,回国后于1997-2000年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2001年透过香港“输入内地优秀人才计划”加入香港浸会大学,担任该校中医药学院奠基院长和终身讲座教授至2011年6月;2011年7月担任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兼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1月起担任校长至今。刘院士是中医内科学风湿免疫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在SCI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逾230篇,累计影响因子逾1060。以第一发明人获国际专利授权27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及荣誉14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及荣誉14项,含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以及其他部省级一等奖3项,并获首届国家创新争先奖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加拿大特许管理学院荣誉院士、澳门特区政府2018年度荣誉奖状等荣誉。为推动中医药诊疗达致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医药国际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宋尔卫
宋尔卫,中国科学院院士,临床肿瘤学家。1970年4月25日出生于广州市。1995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200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分别于1999-2001和2002-2004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宋尔卫在博士后期间,首次在整体动物模型中应用RNA干扰治疗疾病成功,推动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成果被Science杂志评为“2003年度全球十大科技突破”。他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在国内早期开展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并发现保乳术保留的肿瘤微环境组织对后续抗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他围绕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肿瘤生态学说的理论,为靶向肿瘤微环境及针对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策略。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Cell、CancerCell、NatureMedicine、NatureImmunology、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CellBiology、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两度入选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8年及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来源:世界5G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