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村现有无害化户厕1314万余户,普及率达99.9%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全省行政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9.8%;全省需编制村庄规划的16885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应编尽编率达100%……这是12月4日省委农办在介绍目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时,透露的一组数据。

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今年刚好是验收之年,三年来,广东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纳入省委“1+1+9”工作部署和省政府重点任务,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工作强度、投入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也向全社会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全省农村实现了全域干净整洁。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省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的自然村15.3万余个,完成率达到99.5%,清拆破旧泥砖房322万余间,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农村小生态板块2.6万余个,实现全省农村全域干净整洁。

——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村成为乡村旅游热门之地。全省累计投入近90亿元建成89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覆盖393个行政村。目前,省级新农村高标准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部完善,广州从化、珠海斗门、汕尾陆河、云浮新兴、梅州蕉岭等16个县(市、区)全域生态化、景区化已经形成,成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热门之地。

——珠三角农村“五大美丽”专项行动卓有成效。为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财力优势,全域开展农村垃圾分类、雨污分流、厕所革命、田间窝棚整治、河湖截污清淤、村级工业园改造等建设。

目前,珠三角地区100%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田间乱搭乱建窝棚拆除率达90%以上。村级工业园较多的佛山、东莞、中山60%以上园区启动升级改造,整改提升落后企业3万余家。从化区以流溪河为轴,精心建设450公里“春花、夏果、秋色、冬泉”水陆生态画廊;佛山市打造“百里芳华”美丽乡村示范带,引领沿线100余个村庄加速蝶变;肇庆市高标准打造粤桂边界省际廊道示范带,引领辐射周边村庄振兴发展。

——“一十百千”示范创建引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支持东莞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市创建,全市干净整洁村达到100%,美丽宜居村达到60%以上。重点在示范县推进沿省际边界、沿重要交通线、沿重要旅游景区、沿城市郊区等“四沿”区域打造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全省共打造570余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34个村庄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力推进美丽宜居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全省21个地市都成功打造了一大批地域特色鲜明、村容村貌优美、乡愁乡韵浓郁的特色小镇、生态名村。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管理

可以说,广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四个转变:农村大量积存几十年的垃圾、污泥、废弃房得到了彻底清理,实现了从“脏乱差”向“全域干净整洁”转变;农村厕所粪污直排污染环境向全域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转变;农村污水靠蒸发向有效收集治理转变;“美丽乡村示范试点”向“沿线连片美丽乡村风貌带”转变。

这背后,广东有着自己的“答题方法”:始终在强化思想引领、健全工作制度、注重系统治理、创新工作方法上下功夫,持续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落地。

广东坚持思想引领,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最大共识,成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量之源。

为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实,我省注重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和创建了一整套比较完备有效的制度机制。坚持制度保障,始终为推动工作落实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如广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每年把全省分4个片区进行“打擂台”比武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追责问责的重要参考,作为政策试点、项目安排、财政资金分配、用地指标安排、机关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工作成为省委、省政府力戒形式主义、推动干事创业的重要典型,并得到中央部委充分肯定。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单项工程,而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房湖草一体化整体打造,整体推进。为此,广东坚持系统治理,始终按照全域理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坚持改革创新,始终激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活力。广东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有效推进工作落实落地。如广东引入大数据平台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多、信息量大、数据更新频繁。为便于适时掌握全省动态信息,强化科学调度、精准指导,我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镇村五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管理系统,对全省15万余个自然村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20余项数据纳入平台管理,每季度通报一次进展情况,压实县级主体责任。农业农村部对我省的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记者】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