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开办企业时间平均不超过3天、创新企业除名制畅通退出之路……自2018年10月组建以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73.13万户,位居全国第一。

近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听取了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全省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推进落实情况的汇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广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质量工作”连续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省级政府“质量工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考核均荣获最高等级A级;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多项重要指标领跑全国,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场准入更便利开办企业时间平均不超3天

开办企业便利度被视为营商环境的试金石。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将开办企业手续从14道压减3道,平均办理时间从35个工作日压减到3个工作日内,大大缩短企业注册时间。在成本方面,我省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降低企业准入门槛,除了刻章所需的300元左右,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零收费。

在“广东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上,通过整合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环节,用户只需在网上“一表填报”,审批后即可“一窗通取”,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截至目前,广东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已整合入驻事项54件,颁发企业营业执照超225万张。

同时,广东大力推进证照分离,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52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借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主题式证照联办改革。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办理相关业务23.6万笔,申请材料压减29%,办理时间压缩48%,惠及企业19.3万家。

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今年以来,推动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各项业务一体化、一站式对外公共服务窗口建设,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动相关业务统一进驻“粤商通”客户端,企业可在“粤商通”完成名称自主申报、申领营业执照、申请刻章、银行开户、申领创业补贴等。其中申领营业执照,最快可在1日内完成。多个高频事项上线粤商通平台,覆盖企业从开办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

营商环境的优化,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2020年1—11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21.25万户,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73.13万户,居全国第一。

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让企业进得方便,还要退得容易。针对企业退出面临的堵点难题,今年7月,省市场监管局联合8部门印发《广东省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畅企业退出渠道,简化企业普通注销程序,降低企业退出成本。市场主体通过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一窗通办”海关、商务、税务等部门注销企业业务,统一多个部门的注销流程、时限、条件等,免除繁琐退出步骤。

此外,广东还率先实行清税承诺制,企业作出相关承诺后,可不提交清税证明即办理注销手续。此举能够对税务注销和企业注销环节进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在深圳,创新开展企业除名制度试点工作,商事登记机关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失联企业或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僵尸企业”,在履行公告程序后,将其予以除名。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注吊销各类市场主体50.0万户。

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

在全国率先推动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全面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改革,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广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之路,知识产权重要指标领跑全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据省市场监管局介绍,截至2020年9月底,广东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33.49万件,预计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累计申请量19.78万件,占全国总量的50.43%,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商标有效注册量514.49万件,连续26年居全国第一。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已培育建设224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产出一批关键技术领域专利组合。2020年上半年,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1.56万件,占全国同领域的16%,跃升至全国首位。

同时,坚持市场化导向,强化知识产权运营,大力推动实现知识价值。今年以来,成功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实现知识产权交易18.67亿元,其中专利和商标交易金额共计17.23亿元,比去年增长15.97%,版权达成交易金额1.44亿元,涉及版权2323件。地理标志产品达成交易金额11.1亿元,比去年增长23.20%。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0年1—10月,广东省专利和商标质押金额333.1亿元,居全国首位。

今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广东新增建设中国(汕头)、中国(珠海)、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一批省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分中心或维权服务工作站,初步形成“1+6+7+N”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调保护格局。同时,创新快速保护机制。建立大型展会、专业市场、电商平台等重点领域的快速纠纷处理机制,实现多环节衔接、全链条保护、互联网+保护,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大幅提升。今年以来,针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假冒侵权违法行为,省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铁拳”“剑网”等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查处专利和商标案件2620宗,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62宗,收缴侵权盗版制品494万件。深入开展“蓝天”知识产权代理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涉嫌专利“挂证”、无资质代理等行为1569条,依法严肃处置,做到“不漏一案、不漏一人”。组织全省6530家商标代理机构完成自查和信用承诺工作,有效净化了知识产权代理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王佳欣见习记者彭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