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生走进西藏察隅:助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次仁拉姆直直地盯着屏幕上的PPT,时而低下头做记录。对于69岁的她来说,书写显得有些吃力,本子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就坐在第三排中间,与讲台相隔两三米,可以清楚听见授课老师的每句话。次仁拉姆的身边,是来自林芝市察隅县6个乡镇的40多名乡村医生代表,她们都是主动报名参加培训的。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李坚旭正在给小孩做健康检查。
从今年11月开始,受察隅县政府邀请,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察隅县工作组联合深圳市卫健委,选派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龙华区人民医院以及深圳大学总医院的医务人员,分三批次为这些来自边远地区的乡村医生,进行集中业务培训,为期一个月。培训内容包括健康宣教、急诊急救、慢病管理、传染病防治、疫情防控、儿童常见疾病等基础知识,止血包扎、分娩助产等基本技能,以及基本配药用药。
“在接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意外,或导致孕妇和小孩受伤,但是作为医生,我们至少要尽可能地保住他们的生命。”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李军说,当地村医的医学基础比较薄弱,只能用最通俗的语言讲给他们听,“希望他们真正在应急的时候,不要束手无策,可以有所作为。”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李军正在授课。南方日报特派记者郭冬冬摄
察隅县,位于西藏东南部,毗邻缅甸和印度。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多人,平均海拔2800米。换句话说,群山纵横、峡谷密布、地广人稀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每年年底至次年4月,当大雪封山的时候,村医就成了这些边远村庄的唯一依靠。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察隅县工作组干部、察隅县卫健委副主任刘镇平介绍,经过充分调研,发现当地医疗从业人员数量少且素质较低,群众就医困难。因而确定了医疗援藏的工作方向,从新医院建设、医疗设施设备投入、受援地医疗水平提升及人才培养、深圳医疗人才支援等方面着手,针对高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帮助解决农牧民就医难题。
林芝市察隅县6个乡镇的40多名乡村医生代表主动报名参加培训。
李军的话,让次仁拉姆感触很深。当了50多年村医,她顺利接生的小孩,已经数不清了。可是那些意外失去的生命,也成了她心里永远难以启齿的伤痛。或许正因为如此,对于分娩助产的内容,她听得格外认真。
从次仁拉姆所在的察瓦龙乡则那村出发,开车到察隅县城要七八个小时,还要翻过三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到了冬天,村民外出就医更是难上加难,遇上急事往往第一个向她这个老村医求助。而她,责无旁贷。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次仁拉姆还是希望能在这个岗位上,多为村里做点事。“现在村里的小孩太多了,对于最简单最常见的感冒发烧,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有能力治好。”
“除了动手治病外,也希望他们可以成为合格的健康宣教员。”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李坚旭看来,这次的业务培训,最重要的是让乡村医生掌握基本医疗卫生知识,哪些是对的、哪些又是错的,回去后从观念上对村民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本次培训形式丰富多彩,其间还组织学员赴竹瓦根镇扎拉村开展培训实践活动健康宣讲,并由专业老师带队开展常见病诊治义诊活动。现场教学使学员们受益匪浅,也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好评。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察隅县工作组将继续深化医疗援藏。
“我之前也参加过几次培训,有一定的医学基础,这次听到深圳老师讲授健康知识,更有信心把村医工作做好。”培训结束后,下察隅镇竹尼村村医白马旺堆说,“我从小在村里长大,能为乡亲服务,做健康守门人,我感到很自豪。”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察隅县工作组组长,察隅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刘珍春说:“村医是农牧民健康的第一道保障,提升村医健康理念与医疗水平,老百姓最能受益。此次乡村医生培训效果明显,援藏工作组从资金、师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得到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肯定,只要是造福百姓的事,我们就会一如既往办下去。”
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察隅县工作组将继续深化医疗援藏,加强在职人员培训,选派基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到大中型医院进修,进一步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基层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南方日报记者黄叙浩郭冬冬实习生原萧晴
图片:西藏察隅县工作组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