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首次在户外举行新闻发布会 为何选在这里?
广东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将建立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湿地分级管理制度,非法移植采挖红树林将受处罚。12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修订通过的《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也是广东省人大首次在户外举行新闻发布会。
完善湿地分类管理制度
广东是全国湿地类型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湿地动植物种类丰富。截至2020年6月,广东省湿地总面积为175.3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9.76%,居全国第7位。全省湿地保护率49.26%,有4处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12处省重要湿地,建成湿地公园262处。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张伟坚介绍,2006年,广东颁布《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是全国首个对各种类型湿地综合进行保护的地方性立法。此后,广东于2014年、2018年进行了两次修正,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东湿地保护管理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广东立足实际,修订完善《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余建红介绍,《条例》强化政府责任,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将湿地保护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体系。
“《条例》注重与国家相关制度相衔接,强调湿地保护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应当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明确定期开展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余建红说,为防止湿地遭受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条例》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的修复责任和赔偿责任。
广东红树林面积全国最大
目前,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约1.2万公顷,是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本次修订的最大亮点就是增设专章,对红树林湿地保护管控、种植修复、利用发展等作了全面规定。”余建红说。
根据《条例》,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红树林湿地保护纳入本地区湿地保护规划,禁止非法移植、采挖、采伐红树林或者采摘红树林种子,违反规定将进行处罚。针对部分地区反映的红树林“乱选址、乱造林”对居民生活生产和其他生态资源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条例》按照“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原则,支持科学营造红树林,明确红树林种植选种要求和优先修复区域。
“我省将严格红树林用途管制,整合优化和新建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到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8000公顷,其中营造5500公顷、修复2500公顷。”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说。
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水鸟生态廊道
港口、码头、房地产开发等对用地需求大,近年来围填海情况也比较多,如何加强滨海湿地用途管制?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王祖华表示,广东严控新增围填海,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此外,将重要滨海湿地、保护鸟类迁徙重要中转站、重要水生动物洄游通道等纳入海洋生态红线加以严格保护。
陈俊光介绍,近年来,广东湿地保护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形成了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的保护体系,“根据规划,至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水鸟生态廊道,提供更多的栖息地给珍稀野生水鸟‘安家入户’。作为配套设施,广州将建设国际一流的广州自然博物馆,深圳市将建设中国红树林博物馆。”
陈俊光表示,下来将建立完善保护成效奖惩机制,将省内湿地划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省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列入不同级别湿地名录,合理划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范围,并建立全省统一的湿地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制度。
南方日报记者汪祥波骆骁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