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午,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广州开赛,逾2500名选手同台竞技。记者了解到,大部分比赛将分三天进行,在考验选手体力与速度的同时,对精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多位“世赛”金牌选手作为教练亮相此次“国赛”,带领队员奉上最顶尖的技艺。

技能健儿在各领域赛场上展风采,图为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竞赛。(摄影:梁喻宋金峪)

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

三名高手联袂比武吊车制造

往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健儿在机械工业领域的表现非常抢眼,数控铣、数控车、团队制造挑战赛、工业机械装调等项目是我国夺金热点。这些项目是国家工业水平的直接体现。

而在这些项目中,制造团队挑战赛堪称“最难”。世赛所有项目中,只有这个项目被称为“挑战赛”,其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制造团队挑战赛世赛金牌选手的陈鑫鹏,在此次全国技能大赛中是广东该项目参赛选手的教练。陈鑫鹏告诉记者,该项目不仅题目涉猎面广泛,还是大赛中唯一一个三人参赛的项目。这就要求选手们都是设计、制造、组装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各自方向的拿手绝活,还要有超越自身专业和技能界限的思维能力,如此才能将团队综合实力发挥到极致。

他介绍,此次制造团队挑战赛分为设计方向、综合方向和数控方向三人团队进行比试,每人负责一个方向。据了解,其中设计方向的难度最大,比试又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产品设计、电路焊接以及时间成本。该项比试持续三天,要求选手们根据图纸提前设计并制作好吊车带来现场,再在现场将其逆向还原成图纸,并进行3D打印等比缩小。缩小后还要在上面安装电路,保证吊车正常运作。最后以吊车完成过障碍、抓取物品等规定动作的时间打分。

陈鑫鹏表示,如何在保证精准不出错的情况下快速完成比赛,是最大难点。“与其他项目不同,该项目连时间都是算分的。”

数控铣项目

打造“天安门”精度误差小于0.02mm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为0.02毫米至0.08毫米,选手们要做到“分毫不差”——数控铣就是这样一个项目。

“大到火箭航母,小到零件制作,都需要数控铣技术生产出模具,再利用模具进行批量生产。”广东代表团数控铣项目教练田镇基介绍道。

作为曾经的世赛金牌选手,如今成为数控铣教练的田镇基,对该项目有着深刻理解:数控铣是以高效率、高精度的方式,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技术,用途十分广泛。

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数控铣项目则要求选手依据技术图纸,通过软件编程来操作数控机床,对零件进行切削,从而达到图纸所需的精度。选手不仅要了解工程图纸和规范,掌握ISO图文标识,还需要执行加工程序,进行工件安装和测量。

而真正考验选手的是材料加工生产环节。田镇基表示:“操作的误差必须控制在0.02毫米以内,比头发丝还细。此外,选手们还要精通近百种铣刀,选择最合适的进行加工,同时通过机器精准地操控虎钳,以一种合适稳定的方式来装夹零件材料,确保加工过程中不产生丝毫移动。”

据介绍,此次大赛数控铣项目比赛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的题目不到比赛都无法知晓。“选手们要做到读懂零件图,了解生产要求,再用电脑进行绘图,随后进行编码,并将代码输入数控铣床设备中。”田镇基说。昨日,比赛图纸包含了天安门、压土机等众多元素。

“零件的结构非常复杂,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温度的高低都会影响零件的精确度。”田镇基介绍,比赛分三天来进行,共计17小时。每天都需要高度集中精神。

场外献艺

粤菜师傅显身手豆腐丝能穿针眼

赛场内,能工巧匠竞技精彩纷呈;赛场外,特色技艺也让人一饱眼福。10日上午,记者来到展馆C区14.2馆和15.2馆,这里展示来自全国各地技能人才工作成果、特色技艺技能以及世界技能大赛成果等。

其中,在广东粤菜师傅展示区,记者看到,东莞技师学院老师谢恺安正在切菊花豆腐。横切、竖切,再切成圆形,不到2分钟,一朵菊花豆腐就完成了。菊花豆腐的丝有多细?“能穿过大头针的针眼。”谢恺安说,他练习刀工近10年,单练切菊花豆腐就耗时几个月。

而在广州轻工技师学院展位,来自该院的烹饪教师粤菜师傅黎正开正在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点心。他表示,粤菜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饮食文化之一,作为一名粤菜师傅,自己能从此次全国技能大赛中西式烹饪相关项目中“取经”。

“我特地去观看了一些西式烹饪相关的比赛项目,感觉很有收获。西式烹饪中采用的分子料理、低温慢煮、摆盘等方法对粤菜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两者可以相互融合。比如,广东一道特色的点心‘蜂巢芋头饺’,采用西式烹饪中的液氮技术,能缩短制作时间。”黎正开说。

“中华绝技”现场PK

陶瓷微书技惊四座

“远看是一幅中国画,近看好像能看到一些极其微小的字,拿起放大镜才最终窥得微书的真容!”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华绝技”的展演现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芝文为大家带来他的绝技——陶瓷微书。

以瓷器为画布,下笔轻盈稳健……在瓷器上,通过将“芝麻”般的字体有序排列,最终呈现出一幅幅层次分明的中国画。这项陶瓷微书绝技可谓是集书法、美术、瓷器艺术于一身的技艺。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肉眼无法清晰识别,需借助放大镜方能看清。

在现场,嘉宾手拿放大镜对着陶瓷上的微书细细端详,不禁发出阵阵赞叹声。原来,这位嘉宾观摩的陶瓷微书作品,在小小的瓷器上写了《资治通鉴》节选,字数达10万之多。

陶瓷微书作品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摄影:梁喻宋金峪)

展演现场,王芝文谈及心路历程:“这是一项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技术,一个作品时常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而技艺的传承也很重要,我日常会手把手教年轻人这项技艺,也会经常带着作品在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进行展览交流。”

除了技惊四座的陶瓷微书,全国技能大赛现场还有诸多绝技与大家见面。蒙眼配钥匙、漳浦剪花、玑镂刻花,一项项绝技都让现场嘉宾眼界大开。

据了解,在本次大赛期间,将有20项涵盖高新技术、手工制作、艺术创意等六大行业领域的技能人才分时间段来到“中华绝技”的舞台上为观众进行展示,最终大赛将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中华十大绝技”,并在闭幕式上揭晓、颁发证书。

(作者单位:羊城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