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珠海40年交通巨变汇成一条“幸福路”
一桥飞架东西,从此天堑变通途。12月15日,洪鹤大桥正式通车,这一连通珠海东西部的交通要道,全长9.654公里,先后跨越洪湾水道、横琴芒洲湿地公园、磨刀门水道,终点与鹤港高速相接。通车后,从香洲到金湾机场的车程将比现在缩短半个小时。
伟大的时代诞生伟大的工程。跨海通道、穿山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在珠海从规划变成现实,珠海交通建设继承“逢山开路”的“开路先锋”精神,将一个个交通瓶颈打造成通途大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珠海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基础。
串珠成链
路网建设日趋完善
珠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我国经济活跃、科技实力雄厚的地区之一,但交通基础设施区域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珠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之初,“几条马路一个交通岗”是当时交通设施的真实写照。
由此,道路建设肩负起了新使命——通过搭建快速交通体系,重构区域经济版图,拓展珠海未来发展的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珠海交通建设迎来了快速大发展时期。特别是1991—2000年,珠海先后建设了珠海大道、港湾大道、黄杨大道、珠峰大道、机场路等干线公路,修建了情侣路、人民路、梅华路等一批城市交通主道路。
从2003年开始,珠海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粤西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2011-2019年,珠海市公路通车里程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年均分别增长0.5%和10.2%,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建设步伐加快。
截至2019年底,珠海市公路通车里程1463.42公里(含高速公路),其中全市公路密度平均86.03公里/百平方公里,远高于全国52.21公里/百平方公里平均水平。高等级公路比重在全省位居榜首,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占全部公路通车总里程数的比重,从1990年的11.9%,提高到2019的44.1%,基本形成了干支相连、主次结合、设施齐全、快捷畅顺的高等级公路网主骨架。
打破阻隔
桥隧工程建设创世界之最
受地形影响,珠海南北受阻于山脉,东西隔断于水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珠海经济发展。“那时从香洲到斗门、三灶行程颇为艰难,必须绕道中山,或者乘轮渡才能到达,须耗用一至两天时间。”现年60岁的珠海人谢先生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珠海迅速拉开建桥修路大序幕,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改渡为桥”。斗门大桥、珠海大桥、泥湾门大桥、莲花大桥、横琴大桥、淇澳大桥等一批大型桥梁相继落成。
进入21世纪,珠海又先后建成了荷麻溪特大桥、鸡啼门特大桥、港珠澳大桥。其中,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让珠海从“交通末梢”转变为全国唯一与港澳路桥相连的城市,大大缩短了香港和澳门与珠海的通行距离,让珠江两岸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在推进大桥建设的同时,珠海还着力推进隧道的建设。
1991年底到次年初开通了板樟山隧道,从此主城区南北交通便捷畅通,彻底打破了拱北和香洲之间来往的交通瓶颈,珠海从此变成了南北两面相通的海滨新城。如今20多年过去,板樟山隧道每天通行车流量早已超过10万。今年6月,板樟山新增隧道正式通车,与既有板樟山隧道共同组成双向八车道,通行能力提升至15万辆次/日,大大改善迎宾路南北交通的瓶颈问题。
近10年来,珠海相继建成了往返金鼎、唐家的重要隧道——凤凰山隧道,珠海机场高速公路的隧道——眼浪山隧道和锅盖栋隧道,珠海最长的山岭隧道——加林山隧道,世界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
珠海的桥隧建设不仅见证着珠海乃至中国桥梁技术的跨越,也推动着改革开放进程中珠海社会经济发展的跨越。如今,香海大桥、金海大桥、兴业快线等一系列支撑珠海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逐步搭建起城市发展的大动脉。
激发潜力
铁路轨道建设强力推进
随着道路、桥梁建设的日趋完善,珠海开始谋划把机场、港口与铁路连结成立体交通网,全面提升珠海交通整体格局。
但直到2012年12月29日,珠海才迎来首个铁路——广州至高栏港货运铁路,这不仅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直接建到港区的货运铁路,还改写了珠江口西岸无货运铁路的历史,成为珠三角西岸连接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区的重要的货运铁路干线。
两天后,广珠城轨铁路全线开通,珠海北站至珠海站区段新开通珠海、前山、明珠、唐家湾4个车站,自此,珠海从“手无寸铁”真正步入“双铁”时代。
2015年11月珠海开通直达北京、桂林两条跨线列车,拉开了珠海高铁时代的序幕,高速铁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珠海对外交通日益便捷。
2020年珠机城际一期拱北至横琴段全线通车,目前珠机城际二期珠海长隆至珠海机场段也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23年即可完工,届时可将广州、佛山、珠海及澳门城轨铁路连成一体,对提升珠海市城市发展空间和完善珠三角城际铁路路网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2019年珠海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86.5公里,较2012年的25公里增加61.5公里,年均增长19.4%。不断完善的轨道交通建设有力支撑了珠海城市空间布局的扩张和优化,随着乘车环境的改善、旅客乘车时间的缩短,极大地便利了沿线人民群众的生活,加强了沿线地区物质文化交流与合作。
开拓空间
机场建设持续升级
从特区成立之初到1995年,进出珠海只能通过公路和水路。伴随珠海机场及铁路的开通,进一步满足了人员交往、物资流通、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需要,切实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
数据显示,40年来公路运输始终是珠海最重要的客运方式,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占比一直最大。轻轨建成以后,铁路客运量占比快速提升,铁路在客运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占客运市场份额明显提高。2019年,铁路客运量占比较2012年增加了4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居民出行消费日益改善升级,航空运输逐渐成为珠海市民长距离出行的选择。截至2019年,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28.3万人,同比增长9.5%,是全国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由2016年的第35名。
从一穷二白到“海陆空铁”立体交通大跨越,珠海交通运输网络日臻完善,为乘客提供了高等级、更加便利的出行服务,同时为货物更加迅速、便捷的交换及流通提供了更合适的运输通道,在交通运输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9年年底,交通运输业共完成客运量5867.55万人、旅客周转量99亿人公里。
据介绍,下一步珠海将抢抓“双区驱动”机遇,加快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接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互联互通网络,加快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奋力推进新时代珠海交通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何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