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幅名家画作亮相广东画院新址
南方日报讯(见习记者/王昕桐)19日,为庆祝广东画院(新址)启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画院主办的广东画院优秀作品展在广东画院(新址)开幕。据悉,本次作品展将于2020年12月19日持续至2021年3月30日。
展览梳理画院60年学术轨迹
在位于广州白云新城文化中心区的广东画院新址内,六大展厅中分别展出了方人定、王肇民等7位艺术大家,关山月、王玉珏等7任院长,以及14位艺术顾问和12位在职艺术家的近300件代表作。名家荟萃的作品展成为广东画院新址里最亮眼的一处。
此次作品展展出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画种。此外,展览还展出了反映广东画院成立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及新址建设的文献图片约100多件。以“优秀作品”为主要呈现方式切入,本次作品展将广东画院成立60余年以来的优秀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展示广东画院的学术特色和整体面貌。
本次作品展的一大亮点,是征集到了方人定、王肇民、胡一川等艺术大家的多幅珍贵代表性作品。以一号展厅内的首幅画作为例,这是广东画院馆藏的方人定的代表作之一《旱年不旱》。这幅画创作于1963年,反映的是新农村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方人定先生作为岭南画派的干将,提出了新国画建设,即折衷中西、融合古今。”广东画院院长林蓝介绍,这幅画正是体现了方人定用传统笔墨反映新生活的创作理念。
《江南塞北天边雁》是关山月70岁时创作的一幅画作。与大众熟知的《江山如此多娇》相似,这幅画作将南方与北方的风景结合起来,画面中既有岭南的木棉、榕树,也有冰封的北国,天边飞翔着大雁。
关山月的另一幅中国画作品《源流颂》则是其为数不多的以笔墨为重的画作。长安画派注重用笔,海上画派重视用墨,而岭南因花繁果硕,则更注意用色。而这幅画则纯用笔墨表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阔达气魄。
“回望广东画院建院60年历程会发现,老一辈艺术家们一直以力作、以精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林蓝介绍。
搭建湾区美术交流平台
在展厅中央,长16米、高3米的国画巨制《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一幅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的典型作品,该创作特邀粤港澳大湾区、深珠汕厦经济特区国画名家与广东画院全体国画家共同参与创作,以特区40年来的代表性成就与景点为“点”,以港珠澳大桥为“线”,以深、珠、汕、厦四个经济特区的版图为“面”构成整幅画作。“集体创作是激发画家走出舒适区突破自我的一种方式。未来,广东画院也计划组织更多的集体创作活动。”林蓝说。
实际上,广东画院早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交流与合作的一座桥梁。本次展出的画作中,不乏来自香港、澳门画家的作品,澳门国画家崔德祺的作品《墨竹》就是其中一幅。崔德祺生于澳门,原籍广东新会,十分关注广东画院的发展。由他出资购买的橙红色面包车,曾在多年内成为解决广东画院画家出行的“救火车”。
“粤港澳三地从来都是血脉相连。我们希望以大楼、大家、大作、大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发挥广东画院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中应有的作用。”林蓝表示,依托刚刚落成的广东画院新院这一全国瞩目的文化强省重大标志性建筑,广东画院将以推出广东精品力作、造就岭南名家大师为目标,以重大艺术活动为抓手,着力建设广东画院研究院、广东画院、广东青年画院三大平台,开展岭南老中青美术大家推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