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担当:活水涌 防线牢
广东跑出农信改制“广东速度”,全省64家农信社到今年底全面完成改制任务。资料图片
12月21日下午,位于佛山顺德的正京机械厂区,10多名工人正围绕着庞大的智能设备底座进行焊接,电焊蓝光四射。3.7公里外,增广智能的技术人员们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智能设备上的精细部件——机器人夹爪。
它们都是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博智林”)的供应商,因为这个共同的身份,各获得了银行200万元信用贷款;处于供应链核心的博智林则获得了一笔2亿元信贷,用于技术研发。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不仅仅考量单个企业,更需要从产业集群维度进行金融设计。这是金融机构基于广东产业链开出的强链、延链、补链“新药方”。
当前广东正全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广东金融业一手“畅通血脉”——加速贷款投放、优化投向结构、创新金融产品,托底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一手“去瘀生新”——夯筑金融防线,确保广东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数据显示,11月末,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2.54万亿元,同比多增5187亿元;外币贷款增加111亿美元,同比多增182亿美元。全省新增50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10198.33亿元。
资金直达让企业“活下去”:
制造业新增贷款超过前三年总和
临近元旦,位于中山市东升镇的捷程数控机床厂房里,工人们仍忙得不可开交。
“公司打算购买机床母机升级生产线、扩大产能。”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一笔来自中国银行的1000万元贷款让总经理、工程师向凌云有了底气,采购的高精度卧式加工中心将在明年年中交货,“金融的支持可以加速企业成长”。
在广东,制造业企业正逐渐走出疫情阴霾,复工复产的号角已然吹响。作为先行指标的信贷数据可以佐证:截至11月末,广东制造业新增贷款超过前三年总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55.5%,增速创2013年以来新高。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汪义荣常年跟踪广东信贷数据,他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观察:“一方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工业企业产能得以恢复,融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精准投放,更多信贷资金流向制造业和民营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
今年以来,流向广东实体企业的金融“活水”显著增加——截至11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19.38万亿元,同比增16.8%。仅前三季度,五大国有银行在广东的信贷投放均已超去年全年投放量,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得以保障。
“广东的实体经济有活力、企业有创造力,我们认可广东经济的前景,所以坚定地向广东企业投放信贷。”建行广东省分行一位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建设银行在广东新增信贷占全国的近1/4。
稳企业、保就业,是广东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与往年不同的是,更多金融“活水”正以信用贷款形式流向企业。
“幸亏有信用贷款,我这家小店的3个员工不用担心去留问题了。”今年5月,一笔来自清新农商银行的20万元“战疫贷”,为在清远市清城区经营一家形象管理店的凌静仪争取到难得的喘息机会。
像凌静仪一样受惠于信用贷款的小微企业主超过187万。截至11月底,广东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达1945亿元,同比增长139.0%。
为了让企业“活下去”“活得好”,金融机构还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减费让利为企业“减负”。来自广东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仅前三季度,超13万户中小微企业获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全省商业银行还减费让利1000亿元,占全国的1/10。
乘资本市场改革东风:
新增上市公司50家直接融资超万亿元
12月22日,好消息从顺德传来。两家本地科技企业——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双双IPO顺利过会,即将分别登陆科创板和创业板,这也意味着顺德的上市公司“军团”再添新兵。
作为广东工业重镇,顺德即将拥有36家上市公司,其中7家为2020年新增,增量创下历年之最。这是广东在疫情下牢牢抓住资本市场机遇,发展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阻拦了粤企前往交易所上市敲钟的道路,但无法阻挡上市粤企享受资本市场的甘霖。在直接融资的浇灌下,不少粤企正迎来收获期。
11月6日,由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提供的国内首条柔性智能车门装调线正式启用,一辆车四门两盖的智能安装,54秒就能完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0月19日,坐落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永顺生物迎来喜讯,三条新生产线全部验收合格,顺利投产。在疫情防控期间,它的厂房、实验室、研发室都完成了升级改造。不远处,1.2万平方米的新厂房正在加速封顶。
这是资本的“加持”,让企业的步伐更有动力——7月27日,新三板精选层设立暨首批企业晋层仪式在北京全国股转公司举行,首批32家精选层企业中有2家来自广东——永顺生物、贝特瑞,它们均为行业“隐形冠军”。
中山证券研究所所长李湛表示,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等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提供便利,这为重视研发投入、拥有4.5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广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广东证监局、深圳证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广东共有50家企业成功发行A股上市,其中科创板18家,创业板17家,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前列;广东上市公司总数667家,占全国总数约16%,数量全国第一。
今年以来,广东企业积极运用IPO、定增、发债等工具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0198.33亿元。在经营上,上市粤企克服疫情影响,加速复苏,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14万亿元,净利润5104亿元,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广东实体经济的“压舱石”。
从“历史包袱”到主力军:
压降农信不良贷款超600亿元
12月的广东,天气骤凉,湛江农商银行员工陈清依旧热火朝天地走街串巷,忙着将“暖企贷”产品送到小微企业手中。
从地方金融的“历史包袱”到地方金融的主力军,这是改制后广东农信机构展现的新变化。
“幸好去年完成了农信社改制,否则今年面对疫情的冲击,湛江农合机构极有可能发生金融风险。”湛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兴感慨。
受疫情冲击影响,银行一面承担着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任务,另一面也经受着不良资产风险侵袭的考验。
“提前部署完成农信社改制任务,不仅让广东农合机构卸下历史包袱,成功经受住疫情的压力测试,还让其成为关键时刻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之一。”肇庆农商银行董事长黄东奇表示。
这是记者在广东34家农商行采访得到的一致答案。
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2017年9月,省委、省政府启动以全面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化解风险为目标的新一轮深化改革。
三年攻坚克难,广东以“钉钉子”精神啃下农信社改制的“硬骨头”,跑出了农信改制“广东速度”——到2020年底,全省64家农信社全面完成改制任务。三年来,累计清收压降不良贷款超600亿元。
广东省农信联社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末,全省农合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597亿元,较年初增长22.29%;涉农贷款余额5117亿元,较年初增长10.71%。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规模继续保持全省银行业首位、全国农信系统排头兵地位。
南方日报记者陈颖唐柳雯张艳黎华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