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暴露出在传染病防治能力上的短板。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成为2020年的热词。近日,广东出台《广东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公共卫生防控救治高地,构建广东省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翻阅文件,不难看出,“疾控体系改革与传染病救治能力”是关键词。至此,广东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轮廓逐步清晰。

提升检测能力▶▷

实现传染病快速排查“一锤定音”

本次改革提出要疾控中心修炼好“内功”,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三年行动计划》对不同层级的疾控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东省疾控中心是“老大哥”,需要有精深的技术——使用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和鉴定新病原的能力,实现精准溯源。

地市级疾控中心要“快速成长”,建成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防护水平实验室,具备高通量核酸检测能力。

县级疾控中心要“补齐短板”:加快推进101家县(市、区)级疾控中心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已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县(市、区)疾控中心重点加强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检测管理工作。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省疾控中心通过推进省级高水平疾控中心综合建设项目和突发急性传染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验室平台项目,实现具备传染病快速排查和检测“一锤定音”能力。

加强救治能力▶▷

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三年行动计划》从县(区)、城市、省的视角切入,提出加强传染病救治能力,最终达到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所需的救治能力。

依托21个地市现有的传染病医院和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扩大25家城市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传染病区的集中收治容量,已达到传染病医疗救治条件的地区,不再建设。

县级医院要通过县域医共体带动全县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筑牢防疫第一道关口。下一步,广东将推进57个县的77家公立医院规范化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疫情时可开放不少于5623张可转换传染病床,1653张可转换ICU病床。还将选取1家高水平妇女儿童综合医院作为孕产妇和婴幼儿传染病患者救治基地。

组建专业队伍▶▷

形成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合力

站在全省维度,有两件事情需关注。

第一是广东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广东省传染病医院)建设项目。这将是广东重大传染病综合救治中心、热带病和地方病综合诊疗中心,也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平台,要求有2000张病床。

第二是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项目,瞄准的是科研攻关与重症救治方面能力的提升,目前我省有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3所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组建高水平重大疫情救治专业技术队伍(含中医应急医疗队伍),承担省内重大疫情救治和培训任务,形成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合力。

《三年行动计划》还要求各市、县(市、区)要全面梳理辖区内体育场馆或展览馆(会展中心)等公共设施情况,摸清可转化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的具体情况,掌握改造所需条件,发挥“平战结合”的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黄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