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村支书 精算“长远账”
潘柱升(左三)介绍紫南村开展环境整治优化情况。受访者供图
日前,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的“洛神民宿图书馆”正式授牌,标志着佛山首家由图书馆、企业、乡村三方共建的民宿图书馆落户紫南村。
这是紫南村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14年来,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柱升立足基层岗位,推动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文旅项目,提高发展质量,带着村民走上致富路,2020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超过1.2亿元。“力争2021年年底,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起今年的目标,潘柱升信心满满。
村集体收入增长10余倍
时间回到2007年。那时的潘柱升,在贵州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他的家乡紫南村,却是远近有名的脏乱村、落后村。为破解紫南发展之困,当时镇里负责人“三顾贵阳”,邀请潘柱升回乡担任村支书。
回到紫南村,一切就得从头开始,潘柱升心中也有纠结。然而,骨子里对故土的眷念,以及共产党员的身份,使他决定回到紫南村。
初回紫南,村里产业结构单一,没有支柱企业。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潘柱升带着村干部大刀阔斧改造旧工业园区,淘汰了20多家规模小、效益低、污染大的企业,投资3.8亿元修建道路、架设桥梁、铺设管网、改造电网、植绿河岸,恢复生态,以优良的招商营商环境,引来了包括3家上市公司、23家规模以上企业在内的61家企业落户紫南。
对于农村改革中的难题,潘柱升不回避,主动攻坚克难。2010年,紫南村在佛山率先探索和完成农村股权固化、土地确权、农村基层自治等改革,实现了土地变资源、资源变股本、农民变股民的转变。
在产业结构和股权结构优化后,紫南村集体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从2008年到2019年,村集体收入由930万元跃升到1.2亿元,增长10多倍,村民人均分红由每人每年846元提升到11500元,增长了12倍,老百姓的“钱袋”越来越鼓。
捐出工资成立“书记基金”
刚上任时,潘柱升便向全体党员和村民许下“四不承诺”: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办一个企业,不在村里拿一分钱工资,不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戚。从此,潘柱升“义工”书记的名声渐渐传开。
在紫南村的村史馆中,保留着一个“书记基金”账本,里面记载着一笔笔捐赠。为了帮助困难村民,潘柱升用镇里发给自己的工资,设立了“书记基金”,十几年来向基金捐赠了逾百万元。
“我从来没有把紫南当作农村,一直以城市的标准去建设。”潘柱升说。在他的推动下,紫南村推进厕所革命,在全村兴建27座智能公厕,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同时,推动村级污水管网建设,大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成立村级环卫队,对全村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在潘柱升带领下,紫南村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主题公园、图书馆等文体设施,通过举行迎新年长跑、村级运动会、美德人物事迹分享晚会等活动,抓好文化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
分红高低不是唯一标准
“作为村里的带头人,不能只算昨天的账、今天的账,还得算明天的账。”潘柱升说,紫南村从来不把分红高低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筑牢社会保障体系,“宁可少些分红,也要将收入更多用于可持续发展。”
在潘柱升看来,紫南村的分红不是用来养懒人的,而用来做民生。他认为,如果把集体收入都用于分红,数字是好看了,但今天用1元可以解决的问题,明天就要花10元的代价。
在潘柱升的倡导下,紫南村引导村民改变一味重分红的理念。5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到1000多元的养老金;孩子不出门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村民子弟考上大学,享受4000元到15000元不等的奖学金;全体村民购买“二次医保”,村民看病只需交几元门诊挂号费或600元住院费,便可享受医保范围内的费用全免……如今,“幼有托、老有养、病有医、居则安、住则美”,日渐成为紫南村的现实。
南方日报记者汪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