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领域突围 “机床之都”崛起
山东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南二机床”),已有80多年历史的工业老厂房内机器轰鸣。在重型压力机车间,一台台冲压设备的半成品正待装配,产出日期和用户名称被详细标注——南非福特、一汽红旗、中国重汽……这是中国唯一一家打破汽车冲压领域国外垄断的企业。
在山东滕州,700多家机械机床类企业汇聚,产业密度在全国罕见。“包括广东,几乎全国所有的机床配套企业都在滕州设有办事处,不出滕州就能采购到所有配件。”威达重工电器技术部部长王亮说。
从全国的机床产业版图看,机床大省山东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席位。济南和滕州,一个是机床之都,一个是国内中小机床之都,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各细分领域做精做专,推动产业生态升级。
而正在发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广东,机床产业仍面临核心技术缺乏、产业发展分散、应用场景不足等问题。但广东市场广阔,机床产品需求大,转型升级也有很大空间。山东机床产业的进阶之路,或能为广东的产业升级提供借鉴。
细分领域的突围▶▷
“罗汉”如何闯入国际市场
“发展到现在,‘十八罗汉’基本都倒了。”采访中,多位受访者都讲述了类似的故事。与大部分国有机床企业日渐式微不同,济南二机床持续壮大,并成长为世界三大汽车冲压制造商之一。
“参与国际竞争要真功夫,拼的是实打实的产品技术、质量和服务。”济南二机床董事长张志刚说。
汽车制造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其中70%的零件由冲压形成,但汽车冲压装备的高端市场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多年前去德国考察,核心装备是不给看的。”张志刚说,自主创新是唯一选择。
瞄准这一痛点,济南二机床每年将销售收入的6%以上投入研发,先后攻克330多项关键技术,最终打破壁垒,进入广州本田、上海通用等几乎所有国内汽车工厂,占据80%以上国内市场。
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机遇在2011年到来。济南二机床与美国、德国同台竞争,最终拿下福特冲压线。此后又连续赢得福特美国4个工厂9条大型冲压线,并进入日产美国、九州工厂和法国标致雪铁龙工厂等,实现了对发达国家市场的突破。
如今,凭借这股创新的劲头,济南二机床继续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高歌猛进,突破了用于加工航空、高铁等行业大型复杂曲面和精密零件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技术。“没别的捷径,就是一点点啃骨头式攻下核心技术。”济南二机床数控机床公司总经理贾会述说。
不仅是大型机床龙头企业持续攻克关键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也在破局。
在滕州最大的数控面板、电盘配套企业——山森数控车间,董事长张士银仔细抽查刚下线的产品。“传统电盘要2天才能安装一套线,且容易接错或脱落,机床60%的故障都因此产生,但智能电盘安装只需10分钟。”张士银介绍,这是山森数控研发的国内首台智能电盘,从2011年开始研发,到产品试制、测试、客户试用、产品调整等,用了近8年时间,“看似寻常的数控面板、智能电盘,背后都有颠覆式创新”。
难以进入高端市场,一直以来也是广东机床发展的瓶颈。在山东,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小“隐形冠军”的突围路径,既是方向,也是态度。“我认为机床没有高低端之分,只有品质的高低,可以选择擅长的细分领域创新。”山东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王桂东说。
产业生态的构建▶▷
中小机床之都如何炼成
走进威达重工装配车间,高大的龙门架矗立在眼前。“这是龙门加工中心,它的铣削加工范围比较大,加工精度更高。”威达重工销售公司总经理张军介绍。
张军说,这种龙门铣床年产量300台左右,大一点的要过千万元,小一点的也得一两百万元。“过去我们只做普通的铣床,没有发展前景。如今,高端数控产品已占企业产品的95%,成为新的增长主力。”在张军看来,威达重工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中国“中小机床之都”滕州的产业转型助力,“在滕州就能采购到所有的机床及其配套”。
“滕州最大的优势是机床产业和相关专业人才聚集。”张士银回忆道,滕州早前有鲁南机床厂等一大批国企,改革开放后企业改制,延伸孵化出很多中小机床企业,很多专业人才也进入市场,“我也是从老鲁南机床厂出来的”。
2000年左右,全国机床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滕州机床企业逾千家。但“中小机床之都”耀眼光环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什么效益好,大家就扎堆上,但企业小而散,万元以下的低端产品占主角,风险抵抗力很弱。”滕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很多企业同质化竞争,容易出现内耗。
提挡升级迫在眉睫。滕州当地有规划地引导做全产业链配套,缺什么就优先发展什么。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引导一些实力不足的小企业专门做某一细分领域的配套,比如专门做齿轮、电线等,避免同质竞争。“慢慢地,一条有龙头、有配套,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就形成了。”滕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07年开始,华南地区对数控机床需求量大,机床质量要有质的飞跃。不转型升级,就没法继续占领市场。”张军说,柴胡店铸造厂是威达重工的供货商,但供货品质参差不齐。为从源头管控品质,当地政府引导威达重工收购柴胡店铸造厂,成立山东威拓铸造有限公司,严格明确技术参数和指标,提升铸件质量。
通过引导龙头做品牌,引导小企业做配套,滕州机床产业逐步提挡升级。机械机床企业数量从逾千家减少到700多家,产值却翻了几十倍。
而从全国来看,各地数控机床产业的集中度普遍较低,规模化能力弱,进而影响了对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装备的投入,导致产品质量低,削弱了数控机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的竞争力。滕州机床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也为机床行业产业链的配套完善提供了借鉴。
应用场景的挑战▶▷
国产数控机床如何推广
“这个参数变化了,就说明机床负载超标,监控系统会报警。我们再判断是撞刀了还是其他原因,并远程提醒客户”。在滕州的机床整机龙头企业威达重工的控制室内,“机床云”监测系统上的数据不断变化,电器技术部部长王亮实时监控着销售到全球各地的机床设备的运行情况。
同样的场景在济南二机床也能看到。冲压生产线是重大技术设备,若出现故障对用户影响很大。通过完善智能监控系统,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诊断,能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经客户同意安装信息采集盒后,通过远程监控预警,机床故障处理不需从总部派人,有个维修人员现场协助即可。“这样大大降低了设备运维成本,也提升了服务质量。”王亮说。在云监控下,机床的各类参数可随时上传云端,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包括刀具寿命、主轴温度负载、震动频率范围等,都能被精确掌握。同时,通过监控预警,大幅降低断刀、崩刃的损失,延长了机床寿命。
工业互联网在机床行业应用的背后,是机床配套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我们跟广州数控就有合作建设云系统,新技术的应用对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有很大推动作用。”王亮说,广东电子信息产业非常发达,在威达重工的机床设备上,最高峰时80%的数控系统都来自广州数控。
事实上,记者在山东、广东等地调研时,机床行业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应用场景缺乏的问题。“即便国产机床能达到同样的质量标准,一些客户也会直接指定说关键设备必须用进口的。”张军坦言,无人使用就无从知道差距,向高端设备迈进更无从谈起。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朱孔锋也感慨:“好产品是用出来的,没有应用场景,如何升级迭代?如何有针对性提升?”
但通过来自产业链上的协同创新,这一局面正在被改写。2018年起,威达重工和广州数控承接了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产数控系统的批量配套,双方合作提升机床设备的稳定性和数控系统的匹配性,并向更多企业推广应用国产机床和数控系统。“这次合作让我们得到了大量的设备,也反馈了大量应用数据,对广州数控系统和设备的提升有很大参考作用。”王亮说。
建言湾区
聚焦专精特新
突破高端市场
“受疫情影响,在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的背景下,制造业回流,必定建工厂买设备,机床需求量大。中国机床会不会抓不住这个机遇呢?”山森数控董事长张士银的担忧发人深省。
“发达国家客户选工业产品,最先看的是生产设备,如果设备不行,他们连产品都没兴趣看。”山东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王桂东认为,目前国内机床的可靠性等指标,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明显的差距。
作为工业“母机”,机床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是,相对于石化、汽车等万亿级大产业,机床产业产值小、利润低。王桂东指出,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人才难聚集,中小机床企业没有足够资金持续投入研发。
如何破解?王桂东认为,机床行业目前更重要的是往“专精特新”发展,拿出拳头产品,做强、做出特色,从细分领域突围,“大不是目标,而是在强的基础上做大”。
调研过程中,不少企业家、行业专家还呼吁,机床是制造业的基石,不宜作为追求GDP、利税的工具,更应把机床作为事关制造业升级和产业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加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
“广东可借鉴山东尤其是滕州市政府对机床产业的扶持鼓励政策,比如对机床全产业链的规划、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国机集团中国机床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吴放认为,广东机床行业民企众多,在体制机制方面更有活力,响应速度更快,更加贴近客户。在政府的指导支持、统筹推动下,地方龙头型企业应担负起主力军的作用,推进上下游企业乃至行业整体向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高精尖领域发展。
王桂东则指出:“高手在民间,企业才是创新主体。”国家重大机床攻关专项,应让更多企业参与其中,并建立支持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给钱不如给政策”。
张士银补充,机床行业的发展重在技术,壮大研发队伍光靠企业还不够。“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机床专班,针对机床细分领域建立研究所,中国机床才有希望走出低谷。”
南方日报记者张子俊昌道励黄鸿基
发自济南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