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在扶贫路上慢慢“变老”
钟雅哲,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委常委(挂职),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东莞港党工委委员。从繁华的东莞,到1400多公里外的国家深度贫困县,钟雅哲没有退缩;近三年时间里,她带着一份初心,始终站在对口帮扶的最前线,急当地之所急,解当地之所忧,从“输血”到“造血”帮助当地打造起了一大批拔穷根、稳民生的优质项目。
钟雅哲(左)在工作中。(来源:钟雅哲供图)
不到三年时间,昭通市鲁甸县发生了巨变,钟雅哲也在改变:曾经满头黑发的她,已是华发丛生。她说白发见证了她的付出和努力,能在扶贫路上慢慢“变老”,亦是人生之幸事。
在钟雅哲的推动下,“鲁甸·东莞眼视光诊疗中心”成功落地,帮助当地解决白内障致盲的民生顽疾。图为医生为群众看诊。(摄影:蓝业佐)
解民忧:千里送光明
2018年6月上旬,在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工作的钟雅哲踏上了到鲁甸的帮扶之路。为了做好接下来近三年的帮扶工作,出发之前,她就查阅各种资料,对帮扶地区进行了解,做足准备工作。不过,当她真正到达鲁甸时,纵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地的环境着实让她忐忑不安。
“来之前知道是高原,紫外线强,真正到了这边才发现,白天外出时眼睛经常睁不开,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带上了防紫外线的眼镜。”钟雅哲说。
在这个过程中,敏感的钟雅哲很快就想到一个问题,长期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生活的当地人究竟受到了多大的影响?带着这样的思考,钟雅哲发出了她到鲁甸后的第一份邀请函,将东莞光明眼科医院院长于强请到了鲁甸,和专业团队一同在鲁甸开展调研。
“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的一位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因为白内障一直找不到工作,但就是这样的小问题,在当地却很难得到解决。”钟雅哲说,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案,由于自然条件和饮食习惯等原因,当地群众的白内障等致盲病发生率特别高,然而鲁甸县医院眼科的设备和技术有限,复杂的手术都不能做。
“稍微难一点的眼科问题就要到市里看,按照当地人口的患病比例,医疗条件根本满足不了需求。”于强到达鲁甸后,钟雅哲全程陪同走访调研,这次走访,钟雅哲也进一步坚定了要彻底帮助当地解决这一民生顽疾的决心。
趁着于强在鲁甸考察的机会,钟雅哲趁热打铁,迅速联络鲁甸县主要领导一同进行研讨,最终敲定“鲁甸·东莞眼视光诊疗中心”帮扶协议,计划通过与东莞医疗力量的协作,带动当地眼科的建设和发展。
钟雅哲在工作中。(来源:钟雅哲供图)
巧破局:“我向娘家讨嫁妆”
2018年9月开始,“鲁甸·东莞眼视光诊疗中心”建设计划正式启动,包括鲁甸全县的眼健康帮扶,还有青少年到老年的筛查治疗、阶梯式培养人才等一系列计划。
但是,当地的硬件环境以及相关的资金缺口,却给项目的开展和落地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正当钟雅哲为此奔波烦恼之时,于强的做法和建议让钟雅哲找到了破题之法。
“光明医院捐赠150万的设备,并表示将全力选拔、培养当地的医生,于院长也建议我向东莞方面寻求热心援助,这让我心里有了底。”钟雅哲笑着告诉记者,为了填补资金空缺问题,她打起了“娘家人”的主意,向滨海湾新区讨来了一份“嫁妆”,并得到了东莞热心企业的援助,最终将“鲁甸·东莞眼视光诊疗中心”成功落地。截至目前,该中心在鲁甸县各乡镇卫生院建立眼科工作室,1500多人通过免费手术重见光明。
“看到这样的结果十分高兴,一个人重见光明,一个家庭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看到这15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我深切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价值。”钟雅哲说。
实际上,“鲁甸·东莞眼视光诊疗中心”项目仅是钟雅哲挂职帮扶鲁甸期间的一个工作剪影。近三年来,她借东西协作之力,帮助当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惠及贫困群众8万余人;引进和帮扶当地建设产业项目17个,投资超5亿元,增收带贫2.4万人,协助劳务输出6.14万人。
“我经常问自己,来鲁甸干什么的呢?现在答案很清晰:就是为当地老百姓带来长久利益。”钟雅哲说,高频率的工作节奏,掩盖了一个女人爱美的天性,使她开始“变老”,但她从不后悔,因为近三年的扶贫经历,让她学会了用心灵去体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去。”钟雅哲笑着说。
(作者单位:东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