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据,读懂五年来广东医疗卫生巨大变化
健康水平:五年来,广东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15年的7.2%增长到2020年的10.2%,人均期望寿命由2015年的77.1岁提高到78.4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广东用约占全国7%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了占10%左右的医疗服务量。
医疗资源: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5.6万家,每千常住人口床位4.93张、执业医师2.64人,分别较2015年增长15.6%、22.6%、25.1%。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从2015年的1.41人增至3人。
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广东改造建设189家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488家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10000间村卫生站,将人口大县的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级医院,为2277条贫困村配备AI助手和医疗可穿戴设备,全省基层新增3万多张病床、万元以上设备2.7万余台。
基层人才队伍:“十三五”以来,新招聘850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00名首席专家服务基层,新增基层高级职称专业人才5277名、订单定向医学生5825名、直接认定基层副高级人才252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均月收入达8000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54%。
高水平医院建设:统筹投入150亿元布局建设30家高水平医院和广州呼吸、肾脏病、肿瘤国际医学中心,形成牵引示范强力效应,争取8家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签约共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正式获批。
医疗卫生改革:广东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率先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小步快跑”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三医联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省分级诊疗格局基本成型,74个城市医疗集团、104个县域医共体、398个专科联盟、102个远程医疗协作网实现网格化布局,我省在2019年全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绩效考核获总分第一。
健康湾区建设:五年来,广东不断完善粤港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推动法定传染病疫情定期通报与突发事件信息交换机制更成熟,粤澳实现健康码转码、核酸检测结果“双互认”,疫情期间港澳返粤人员健康管理用心细致。
中医药发展:2020年全省中医医疗床位达7.7万张、中医住院服务人次189.4万,较2015年分别增长46.6%、22.2%。2020年全省中医医疗床位达7.7万张、中医住院服务人次189.4万,较2015年分别增长46.6%、22.2%。全省中医服务量保持全国第一,19个重点专科纳入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数量全国第一。“十三五”期间,新增2名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7名岐黄学者,4人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青蒿素复方抗疟产品获40个国家专利授权。
公共卫生:2020年中央和省财政补助公共卫生资金69.8亿元,较2015年增长144%。全省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较“十二五”稳中有降。艾滋病疫情整体维持低流行水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降至58/10万以下,较2015年下降超20个百分点。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乙脑、流脑等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保持极低水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制度全面推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多项指标在全国领先,肿瘤登记覆盖全省近一半常住人口,国家和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数量较2015年翻了一番。出生缺陷发生率较实施综合防控前下降21个百分点。
健康扶贫:全省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累计63.7万建档立卡的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全部脱贫。
【记者】黄锦辉李秀婷
【通讯员】粤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