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新春伊始,节后复工的广州格外“热”。

南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项目紧锣密鼓、施工不停;东边,百济神州第四工厂动工,为广州生物医药企业再添“砝码”;西边,大坦沙岛更新改造项目走上“快车道”……

从南至北,由东向西,“十四五”开局之际,广州各处已经吹响了新春奋斗的号角。从重大项目到科创平台,从城市更新到产业升级,从消费市场到外资外贸,春风荡漾下,花城广州正焕发新活力。

生产建设“火”起来

朝阳似火,在南沙区东涌镇的庆盛区块,由中铁广州工程局承建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项目现场热火朝天。该项目预计在2022年5月31日竣工,目前累计完成产值10376万元,占总产值8.3%。

春节处处洋溢着节日气氛,但在“看不见”的地底下也有人在奋斗。

在地铁十八号线施工现场,13个铺轨基地2000多名建设者像往常一样,按照平常的分工分别进入到地下30多米深的隧道施工管区,进行双块式轨枕和轨道板的安装、调试。

在地铁二十二号线的车站装修现场,工人们正在安装大理石地板、通风管道以及玻璃防护门等设施,在各个岗位上由200多人组成的4个工队在10个作业点上有序地工作。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随着节后返程人员的到位,几天内还将增加到600多人参与车站装修施工当中。

地铁建设现场。

与此同时,在机电施工作业现场,也有近千名施工人员保持了节日期间的正常施工,在各个作业点进行刚性接触网安装、信号调试以及强电、弱电等工序作业。

据了解,春节期间,中铁建华南建设在广州地铁十八和二十二号线全线留守的各类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有4000多人。截至1月底,十八号线土建累计完成87%,位居所有线路之首。

“目前,广州地铁十八和二十二号线首通段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关键环节。该线路建成后,不仅将成为连接广州主城到南沙自贸片区的快速通道,还将分别向南、向北、向东等延伸,成为轨道大湾区的先行线路。”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地下忙碌不停,作为货物大通道的广州南沙港集装箱码头更是一片繁忙。

春节假期结束后的首个工作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项目现场,自动化设备技术人员一早就到岗到位投入到设备安全巡查工作中,认真细致检查设备高压电缆防盗设施、IGV电池电量、轮胎气压等内容。

为了切实做好岸上设备安全管理和第二船设备到港的准备工作,春节期间,南沙四期每天安排设备技术人员在现场值班,辅助振华重工完成岸桥起俯仰等操作、落实设备防风绑扎、贵重物品防盗保护以及安全巡查等工作,实现春节假期不停工,全力加码为年中部分设备开始联合调试打下坚实基础。

广州港春节生产不停。

据悉,今年以来,南沙四期工程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1%;累计完成工程总投资的50.8%。

其中,自动化装卸设备制造进度为83.4%。广州港新沙二期、近洋码头、南沙粮通码头扩建工程及粮通码头筒仓二期工程、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北区工程将在元宵节前有序开工。

新兴产业“兴”起来

在大片绿布遮掩下的荒地上,未来将建成中国乃至亚洲产能最大的本土创新药企自有生物药生产基地之一,国际疫苗研发和生产创新示范基地也将在此启航。

2月21日,上百个项目在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破土动工。

国内创新生物制药行业龙头企业百济神州是其中之一,在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区,广州百济神州生物药生产基地第四工厂正式启动建设。

“广州工厂在短短三年间第一和第二工厂竣工,第三工厂动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百济神州创始人、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晓东表示,这样的速度令人惊叹。

就在去年底,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第二工厂竣工,第三工厂建设同步启动。王晓东说,今年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门牌号上,百济神州四期工厂的生产规模将是前三期总和的数倍。

随着第四工厂的动工,百济神州在该区的产业化能力和产业链完整性将再次得到提升。在整个百济神州广州生产基地建成后,产能预计将超过12万升,最高可达到20万升,建成中国乃至亚洲产能最大的本土创新药企自有生物药生产基地之一指日可待。

在龙头企业领衔之外,一批受生物投资界热捧的检测诊断“新贵”也动工建设。

黄埔重大项目动工。

同样在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区,康立明生物的生产基地及检测大楼也开始动工建设,这家企业拥有国内首个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的粪便肠癌早筛产品,在国内细分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这个基地大概用两年时间建好,到时候我们将无缝入驻。”动工当天,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邹鸿志难掩兴奋,在他看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正不断释放出集群效应,优越的营商环境让生物医药类企业在这里如鱼得水,充分享受粤港澳大湾区内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带来的红利。

生物医药产业如鱼得水,人工智能产业也蓄势崛起。

在新春期间,广电运通喜讯频传,在金融科技和城市智能领域斩获多个奖项。

其中,入选2020毕马威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强评选榜单、获得2020年首届中国城市停车数据应用大赛白银奖、旗下多家子公司获批“瞪羚企业”……

“广电运通在大湾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战略,利用我们在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等方向的技术基础,为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珠澳国际海港通关及南方航空提供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智能政务系统陆续在广州、深圳多个政务中心上线使用,智能警务及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深圳落地。”广电运通副总经理魏东介绍道。

聚焦产学研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魏东表示,广电运通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营业收入的8%,设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将在人工智能行业进一步发挥所长,推动数字经济迈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牛”起来

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列在2021年工作安排的首位,将科学创新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月20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广州“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的成绩单及建设蓝图。

“推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以‘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为骨干,打造链接全市科技创新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更好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集聚培育高端创新人才,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李江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广州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着力点。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建设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等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港澳创新资源。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离不开高校的力量。

备受关注的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近期又有新动向。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浩介绍,华工立足服务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领域,大力推进广州国际校区建设,所布局的10个学院全部都是新工科。

目前,校区已成立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急需的“新工科”学院及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华工-港科大”联合研究院等若干研究院,为大湾区未来产业发展打造了新的引擎。

明珞装备。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如何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码?

在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设备、机器人仿佛装上了“大脑”各自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作为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企业,明珞装备经历了从传统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商阶段到现在的智能制造数字化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生态平台服务商,在智能制造、数字化、工业物联网/互联网有了深度的创新和落地的场景。

“2020年销售订单比2019年增长近50%,其中海外订单超过65%。”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姚维兵表示,明珞装备将在产业标准、产业协同、产业集群、产业生态方面持续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的织密,粤港澳之间的交流正在为企业碰撞出更多新的创新火花。

“我们公司所在地南沙自贸片区有天然地理优势,从南沙庆盛站到香港的高铁只要35分钟,极大方便了香港医生和广州工程师之间的往来和交流。”广州市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彬表示,今年健齿将在南沙区建设自己的“粤港澳口腔种植应用示范基地”,通过引入香港医疗资源和广州本地医生合作,加上公司自有技术的制造优势,为广州地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消费外贸“旺”起来

今年春节期间,在穗过年的小伙伴或许都有一种感受:过年出门人也太多了吧!

数据可佐证这种感受。春节七天假期广州全市接待市民游客1086.7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3.68亿元;市内各大商圈人流和消费大幅增长。其中,天河路商圈累计迎客超1100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近12倍,对比2019年增长超过18%。

究其原因,岁末年初本是传统的消费旺季,加上去年疫情大家消费欲望受到抑制,此外在穗过年也为广州消费再“添了一把火”。

不仅线下商圈火热,线上消费也持续升温。京东广州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2%,华润万家超市线上平台销售累计同比去年增长超过50%,唯品会珠宝首饰消费同比增长超250%,服饰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30%。

民以食为天,作为美食之都的广州,春节期间,黄沙水产市场等生鲜市场不停业、不歇业,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障“菜篮子”安全稳定供应工作,市场购销两旺,生意红火,销量大增。

广州港集团数据显示,年二十九至年初六,黄沙水产市场进场车辆26400车次,日均3300车次;市场年二十九和年三十进入交易高峰期,市场经营者加大供应量,按照平日交易量的2倍备货;春节期间市场日均交易量500吨以上,金枪鱼、龙虾、三文鱼、大连鲍、大闸蟹、花螺、贝类等广东餐桌上的“常客”均备货充足。

消费市场红火,外贸也迎来“开门红”。

2月13日,广州港南沙汽车码头迎来2021年首艘大型外贸滚装船“ORIONHIGHWAY(猎户快线)”轮,经过南沙汽车口岸通力协作,仅用2小时便完成该批次351辆雪佛兰商品车装船作业,顺利发往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商品车方面,围绕“稳外贸、强出口”,广州港深入推进南沙汽车码头与海嘉码头一体化运作,充分发挥协同机制及资源整合优势,持续加大外贸进出口业务拓展营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物流及码头整备服务方案。

广州港。

春节期间,广州港重点抓好各港区各码头的生产组织,确保各货类装卸、疏运及锚地减载过驳运作顺畅,各生产环节有效衔接,保障港区生产组织平安、有序,为物流供应链畅通和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作出积极贡献。

大年初一,来自东南亚、非洲的54标准箱进口木材柜海运直达南沙港,经广州港“穿梭巴士”驳运至黄埔港,然后通过进港铁路发运至赣州南康,为国内外客户打造便捷、高效、经济的南沙物流大通道。

广州港集团透露,南沙进港铁路将于2021年四季度建成投产,届时南沙港到内陆腹地的时间和成本将进一步压缩,使南沙港成为内陆地区更为便捷理想的门户口岸。

生产建设更“火”、科创水平更高、新兴产业更“兴”、消费市场更旺、外贸更稳……新春奋斗的号角吹响,站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更多可喜的变化正在这片土地发生。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宾红霞吴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