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彩鹮(huán)在数量上比朱鹮还少,堪称鸟类中的大熊猫,这也是惠州潼湖湿地首度发现其踪迹。”3月25日下午,正在潼湖湿地拍摄彩鹮的周纪刚难掩激动地说。

日前,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从惠州市林科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开展“潼湖湿地典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项目过程中,于3月23日在对潼湖湿地鸟类进行日常动态监测,新发现一只在惠州市境内未曾记录的鸟类,经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周纪刚、高级工程师徐斌两位专家确认,这只鸟类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彩鹮。

曾被宣布灭绝

彩鹮迁徙途中停留潼湖湿地

据介绍,彩鹮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属鹳形目鹮科,通常体长48—66厘米,翼展80—95厘米,体重485—580克。彩鹮是深栗色带闪光的鹮,上体具有绿色及紫色光泽,体羽大部为青铜栗色;叫声为带鼻音的咕哝声,于巢区发出咩咩及咕咕的叫声。

彩鹮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有时也会到稻田中活动。它们性喜群居,而且经常与其他的一些鹮类、鹭类集聚在一起活动。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据了解,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一度宣布彩鹮在中国绝迹,它在中国的数量比它的近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还少。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2003年彩鹮在台湾被首次发现,接着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出观。自2009年以来,彩鹮在我国云南、贵州、湖北、江西、福建等地都曾有发现。

“这次在惠州潼湖湿地新发现的彩鹮属于旅鸟,暂时仅发现一只。”惠州市林科所相关负专家表示,彩鹮应该是在迁徙途中经过惠州,目前停留在潼湖湿地内觅食水生昆虫、小鱼等,待补充体力后将再次迁徙。

生态惠州

境内发现鸟类超300种 

惠州潼湖湿地是广东省最大且极少的典型内陆淡水湖泊湿地,2018年7月启动建设潼湖国家湿地公园,首期规划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规划打造集城市公园、游览活动、旅游配套服务、湿地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潼湖湿自然保护区核心面积达670公顷,湖泊绵延11公里,集雨面积423公顷,包含了4个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基塘湿地和水库湿地,这在广东省内十分难得的,也是候鸟迁徙停歇地和栖息地。

近年来,惠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特别是针对湿地资源保护,建立了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地,实施相应的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取得显著成绩。

随着湿地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生态宜居的惠州正成为更多鸟类的家园。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惠州境内发现的鸟类超过3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37种。

不久前,惠州市林业局编制出台《惠州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2021—2030年)》提出,该市将以“湿意惠州,绿韵鹅城”为城市形象,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绿色屏障,着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大花园。

【记者】乌天宇

【图片】惠州市林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