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央网信办启动“铿锵奋进的脚步续写春天的故事”网络主题宣传,深圳作为全国六个分会场之一,与主会场跨屏联动、同步启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跟随采访团,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进全国首批“万元户村”,也是深圳改革开放的起点——深圳渔民村。从改革开放初期兴办“三来一补”,到1990年代初率先成立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再到2015年进行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试点,敢于“吃螃蟹”的渔民村2019年村民家庭年收入已达8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达1320万元。

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化”成为渔民村新发展关键词。深圳市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兴炎表示,目前已成立子公司从事产品数字化营销推广,未来渔民村集体经济发展还要进一步融入到数字化经济发展中。同时,“数字政府”实践也率先下沉到渔民村社区基层,“智慧渔邨运行管理系统”的落地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渔民村的发展见证着深圳改革开放40余年的成就和变化。进入“十四五”时期,深圳也被赋予新使命。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强表示,担负着“双区一试点”建设三大国家战略使命的深圳,将持续攻坚破冰,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拿出“尖兵”应有的姿态去破题突进、乘风破浪。

(“铿锵奋进的脚步续写春天的故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深圳分会场,主办方供图)

渔民村村民家庭收入达80万元/年

“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要勇于突破目前社区股份公司的发展瓶颈,设定一些发展的新路径,才便于凝结村民的精神力量,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出新的定位、新的方向。”黄兴炎表示。

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即成为渔民村集体经济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我们要充分融入到数字化经济中,目前已经开办了深圳市小渔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把小渔村的年糕、大盘鱼等各类传统产品通过网络平台、网络媒体进行营销推广。”黄兴炎表示数字营销和网络推广是渔民村拥抱数字化浪潮的第一步。

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披露,深圳市小渔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一般经营项目还包括电子商务软件、区块链技术、医疗技术的技术开发,以及经营电子商务等,而许可经营项目则包括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

创新发展的基因似乎从改革开放伊始,就写在了渔民村这片土地上。

改革开放初期,渔民村即积极利用地理优势和特区政策,跑运输,建酒楼,发展养殖业,兴办“三来一补”。1981年,全村35户村民,每户平均收入10588元,成为全国首批“万元户”村。

1992年渔民村率先成立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2015年深圳市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司股权改革方案,有效调动股民和社会资源合作的积极性,使集体经济发展再次驶上快车道。

数据显示,2019年渔民村村民家庭年收入已达80万元,家庭资产达66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320万元,集体资产达2.9亿元。在改革开放40余年间,渔民村村民家庭年收入增长约80倍。

作为全国首批“万元户”村,渔民村的发展也是深圳发展历程的缩影。

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三来一补”到以自产产品为主的“三资”企业,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积累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近年深圳数字经济产业也进入迅猛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达1596.59亿元,同比增长18%,占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15.7%,仅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0%)。

今年1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要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大力培育数字经济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

大数据应用赋能基层社区治理

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圳渔民村的数字化发展不仅止于经济层面,也赋能于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依托‘智慧渔邨运行管理系统’,我们实现了AI社区治理管理,通过AI摄像头,可以直接识别计算出辖区内可能发生的14类城市治理问题,然后自动分拨到各个系统,让我们的工作人员及时地响应解决。”渔邨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由罗湖区政数局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的智慧管理平台于2020年8月率先入驻渔邨社区,有效提高基层服务效率。

“智慧渔邨运行管理系统”所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深圳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成“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功能,实现下沉资源、管理与服务在社区的“物理整合”。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目前渔邨社区已实现区、街、社区三级431项政务服务“一站通办”,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同时建成了24小时“不打烊”智慧政务驿站,实现230个事项自助办理,借助数字化手段将政务服务下沉至“家门口”,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比如驾驶证换证,以前是需要去车管所排队换证,但现在我们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配备了一台24小时终端,可以直接过塑证书、打印皮套,现场打印一张驾驶证,极大地节省居民办事时间。”渔邨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后,服务长者数量从300人次上升至1293人次,增长率达331%,家庭医生签约数由2019年的2998人增长到8930人,增长率达197.8%。

渔邨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罗湖区探索超大型城市党建领导社区治理的试点社区,接下来罗湖区计划将渔邨社区的建设经验进一步推广至14个社区。

渔邨的改革创新精神与新时代敢闯敢试的深圳精神是一脉相传的。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的“试验场”,一开始就肩负着为改革探路的历史使命。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圳经济特区从1981年底到1982年初,首次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强调简政放权,对政府机构进行大规模精简,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层次和审批环节。1983年12月至1985年5月,进行第二次改革,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和健全大系统管理以及决策咨询体系。

这两次改革开创了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先河,此后深圳又进行了七次大的机构改革,使政府机构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大幅度跃升。

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指出,在2019年度GDP排名前100位的城市中,深圳数字治理水平位列全国第二,考核维度包括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行政服务,数字公共服务和数字生活服务。

进入“十四五”时期,从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到第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支持深圳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领域先行先试,继续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实习生常乐昕深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