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绵雨过清明。”清明节是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既有着气清景明、春意盎然之意,也蕴含着祭奠祖先、缅怀先辈的传统。从4月2日起,由深圳市文明办主办、深圳出版集团承办,“我们的节日·清明”为深圳市民朋友准备了三场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从线下到线上,从诗词到电影。

据了解,该系列活动共吸引200余万市民参与,在继承与弘扬“感恩先辈,慎终追远”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充分创新了活动形式和内容,利用新媒介生活活泼、易于传播的优点,让传统节日具有时代精神。

观红色影片怀革命先烈

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于己,清明是情感的一个出口;于家,清明是绿叶对根的一种眷恋;于国,清明是家国情怀的一种体现。

缅怀,为铭记,更为传承。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风雨,百年征程,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4月2日晚7点,“快闪电影放映活动”在全市7大社区和中心书城同时展开,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引导市民读者在观影中既心念先祖,也不忘先烈。本次快闪放映选取了《英雄儿女》《风声》《永不消逝的电波》《金刚川》《我和我的祖国》《八佰》《小兵张嘎》《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共八部电影,分别在深圳市福田区梅林一村社区、彩田社区,罗湖区人民桥社区,南山区粤桂社区,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和中心书城等八个地点放映,近万名深圳市民到场观看。观影过程中,有不少市民被影片情节感染,留下热泪。电影放映结束后,有市民表示:“影片很感人,看完后回想起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不应该忘记英雄先烈,要铭记历史,对当下怀有感激。”更有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次的电影放映活动很受居民欢迎。既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又很好地传达了清明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品清明诗词 晓文化意蕴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今有不少文人墨客挥洒着笔尖,将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绘得淋淋尽致。

4月4日下午3点,中心书城北区人头攒动,人流络绎不绝,大阶梯会场时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昌龙博士主讲的诗词讲座“梨花落后清明——古典诗词中的清明节”活动吸引了不少读者前来现场聆听。同时,还有许多读者驻足观看。

尹昌龙博士的诗词讲座情起“清明时节雨纷纷”,掠过词中愁与寞。与“消逝”对话,解读“清明”本义,最终回归春天气息。其中,清明愁思讲到春天的雨容易让人产生愁思,像“丁香空结雨中愁”“悠长的雨巷”,带来一种伤感、惆怅的想象。清明的愁思多种多样,尹昌龙博士从思念亲人、悼念亡人、家国之念、故土之思、亡人之思、情人之思和离别之怨等多种忧愁的情感入手,分别赏析了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

清明必然要面对这样一个主题:直面死亡,而生与死两个世界的对话往往引出哲学。如黄庭坚的《清明》,“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诗人便借对死亡的思考来探讨生存的哲学。

此外,尹昌龙博士还提到,实际上,清明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哀伤。在这样春和景明的时刻,清明也映照着美丽的春天,万物的萌动,自有她勃勃的生机。“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这是杜甫在清明间,泛舟游船时所写下的诗句,一改往日的沉重忧虑,轻快明朗、豁达闲适的心情跃然纸上。

诉相思之情 念亲友故人

“怀念亲故,厚于留思”。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点,用来标注奉献与感恩、逝去与铭记、过往与未来,给人们一个抚慰心灵的机会,一个静心思考的契机,在缅怀中抚今追昔。

近年来,有人选择用植树献花、读写家书的方式来传递哀思,在新芽下凝思生命,在文字中感知过往,更有人将思念寄托“云上”,用虔诚的字符表达真挚的追思。

4月2日起,“相思清明——我想对你说”留言活动在线上发起,得到市民朋友的积极转发和参与。市民朋友纷纷在线上写下自己对已故亲友的思念和寄语,并将留言生成的精美海报转发至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哀思。

据统计,截至4月4日,小程序后台共收到近10万人次参与。“感恩先辈,慎终追远”是清明节最悠久的传统,在依托新媒介、新形式的怀念与追思中,“我们的节日·清明”才得以历久弥新,代代传承。

南方日报记者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