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周恩来,这是朱德……”上周末,在潮州西湖边的涵碧楼门前,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小孩来此参观,学习了解“潮州七日红”的革命故事。

潮州市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段时间,潮州市湘桥区积极发掘革命史迹,用活红色资源,通过成立地方志志愿者服务队、打卡革命遗址等方式,将红色党史融情于“景”,寓教于“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潮州西湖涵碧楼,父女俩在周恩来等雕塑前参观。

摸清红色文化家底现有81处革命遗址

讲好湘桥红色故事,首先要盘清红色文化“家底”。

“在之前革命遗址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完善补充,从原来的60多个增加到现在81个。”湘桥区志办主任谢丽丽介绍,湘桥区委党史研究室已着手编辑《湘桥区革命遗址汇编》,目前已完成初稿。

2019年10月以来,湘桥区在辖区内组织开展新一轮革命遗址大普查,对可列入的革命遗址进行筛选、甄别。通过走访当地老干部、革命后代等知情者,运用田野实地调查,踏勘遗址现状,结合多种资料互证等,该区确保做到每一处遗址建立一个档案,有相应登记表、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湘桥区有多处原为居民住宅或单位办公用途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经腾迁修缮,改造成对公众开放的红色场馆。

柯柏年故居修缮前后对比(局部)。

位于潮州古城的刘察巷15号宅院,是“左联潮州英杰”柯柏年故居(李春涛烈士故居),曾经一度破败。去年3月起开始修旧如旧,并清理出后庭,从474平方米变为现在的612平方米。目前,该故居正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相关布展,未来可供市民和游客游览观赏,了解潮州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经调查统计,湘桥区81处革命遗址中,属于文物的有12个,其中国家级、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各1个、市级8个、区级2个,有20个革命遗址作为红色旅游景点。

梳理后对外公布,湘桥亮出红色家底。该区对革命遗址挂牌保护,通过印制牌匾、设置二维码等方式,竖立“身份”标志。同时,还通过南方+湘桥频道、“湘桥发布”等媒介,线上展示红色遗址,引导党员群众关注、保护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

打卡遗址现场教学自发学习革命精神

近段时间,湘桥区铁铺镇大坑村迎来一批批学习参观者,“革命母亲”李梨英故居就在村中。这里是潮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

在近期的一次党史学习教育中,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庆和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学生和党员干部讲解了李梨英参加革命时的英勇事迹。小学生参观红色古井和红军枪械修配所,并在红色戏台为大家带来歌曲《红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朗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庆和在李梨英故居向小学生介绍革命先辈的故事。邱佳莹摄

如李梨英故居一般,湘桥不少红色遗址成了最佳现场教学场所。

桥东街道的卧石村是革命老区,从这里走出了许多革命志士。村里的抗日主题小公园原为抗日时期潮汕地区地下联络点之一,公园里的文化长廊通过长卷壁画形式,再现了从抗日战争到新时代的各个不同时期卧石村的历史和人物故事。

“没组织,都是自发来的。”卧石村党委书记丁鹏歆说,最近经常有人自发来此参观学习。95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丁锦坤从村中走出参加革命,如今在村里颐享天年,他偶尔也到小公园向来者讲述革命故事。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李厝祠是潮州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事实,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同志在潮州的活动足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近日,在中山路李厝祠,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怀烁向党员干部讲述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创办的过程和为革命培养人才的故事,让党员干部重温光辉历史。

去年以来,广东省发布两批历史文化游径,位于湘桥区域内的涵碧楼、李厝祠和李春涛、柯柏年故居等红色遗址入选其中。它们已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打卡必选。

志愿记录口述历史追寻红色记忆

红色遗址长留存,红色故事需要抓紧记录。

近期,湘桥区志办、党史办组织地方志志愿者走进革命遗址,开展学史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记录革命者及其后代的口述历史,并从中发现新的线索。

“总觉得有些历史故事缺乏挖掘,时隔多年,有些口述史也不一定是真,需要多方求证。”这段时间,志愿者蔡立佳参与有关“左联”英杰冯铿的口述史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冯铿当年赠送亲人的刺绣品,这成为冯铿烈士难得的遗物。他们还重新确定冯铿故居所在位置。

湘桥区地方志志愿者采访革命先辈的后人,记录口述史。蔡立佳摄

“今日之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记住革命先辈所做的事。”参与记录口述历史的志愿者杨湘玉说,他们采访到一位70多岁的老伯,其外公是当时《路报》创办者之一的陈政。解放战争时期,《路报》以比较隐蔽的形式宣传和平民主,团结教育人民,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根据老伯的回忆,陈政在一次会议中,因为叛徒出卖,为了保护同志和珍贵的枪支而壮烈牺牲。

事实上,志愿者每到一处革命遗址,湘桥区地方志工作人员便为他们讲述革命遗址的革命故事。大家在缅怀革命先烈中,接受了一次次深刻的党性教育。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只有了解历史,才能产生共鸣,才能成为新一代的建设者,这也是一种爱国的方式。”杨湘玉如是说。

针对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在职人员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等问题,湘桥区志办不断吸引社会力量扩宽地方志用人渠道。此前,湘桥地方志志愿者服务队成立,目前已有43名志愿者参加。

眼下,志愿者们已走访16个革命遗址,并收集整理了2份口述史。谢丽丽说,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志愿者参与其中,整理更多口述革命史。湘桥区还将组织志愿者开展红色故事进乡村,红色教育进学校等活动。

【全媒体记者】苏仕日

【实习生】邱汇雄

【通讯员】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