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副中心城市迎来政策红利叠加期 湛江加快发展东风已至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明确了湛江“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发展目标,赋予了湛江四大战略定位,提出了五个方面共25条支持政策,其含金量之高、突破性之强、覆盖面之广、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给湛江带来了又一次腾飞崛起的重大历史机遇。
从“北部湾中心城市”到“省域副中心城市”,从“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到“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从“与海南相向而行”到“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字重千钧的每一个定位,记录了湛江厚积薄发的奋进征程。
蝶变
曾经的小渔村成“主战场”
鸟瞰中国第五大、广东第一大岛屿——东海岛,地势平坦开阔,外形酷似一只蝴蝶。斗转星移,这片热土挥别扑蝶插柳的田园生活,昼夜机声轰鸣,蝶变为千亿级产业集群齐头并进的工业主战场,在湛江臂弯中振翅欲飞。东海岛这个曾经的小渔村正在成为广东临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东海岛的良好发展势态,折射出湛江在产业建设上奋斗的身影。近年,湛江掀起了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热潮,已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重点项目数量最多、完成投资额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强的高光时期。
中科炼化、宝钢湛江钢铁、巴斯夫(广东)一体化三大投资分别超100亿美元的“巨无霸”产业项目的铿锵前行,是湛江奋进的强有力脉搏。
作为湛江临港重大产业集群发展的“金名片”,宝钢湛江钢铁基地1号、2号高炉现已达产达效,3号高炉计划于今年7月建成投产,正向着打造超2000万吨世界级大型精品钢和绿色碳钢生产基地蹄疾步稳。
中科炼化项目是中国石化建设的标志性炼化工程。目前,一期已投产,实现了“投产即盈利”的目标,二期加快推进,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600亿元,可实现年利税240多亿元,潜力不容忽视。
从签约到启动,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仅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湛江速度”。随着首期顺利开工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又将提前一年半动工,并将于2022年建成投产。
与湛江互促双赢合作已有30多年历史的中海油在南海西部海域累计完成投资约917亿元,成功开发26个油田、9个气田,带动了湛江一批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乌石17-2油田群开发项目陆上终端于去年6月开工建设,油田群项目建成后年产量有望达到250万方。
大项目、大引擎落地后,“洼地效应”初显。为承接项目落地和为上下游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十三五”时期,湛江市每年新增一个省级园区,全市省级园区(集聚地)面积增长35%、数量全省第一,实现县域省级产业园全覆盖。目前,该市瞄准“全省最大工业园区”的目标,以雷州奋勇片区、东海岛片区和乌石片区为重点,谋划建设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产业园区,为工业大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湛江“十四五”时期新的“锚点”。以“四篇文章”“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为抓手,围绕巴斯夫、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等重大临港产业项目,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发展壮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高端造纸、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绿色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基地。
逆袭
拉大城市骨架谋求大发展
2021年湛江市前2个月主要经济指标大面积向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持续发力,第一产业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猛增逾30%。
振奋人心的“开门红”,离不开湛江产业框架的加持。依托龙头项目,湛江加快形成钢铁、石化、造纸和优势传统产业、海洋和新能源四大千亿级产业矩阵,为区域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承载产业框架的迅速扩张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湛江发挥区位优势,不遗余力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取一张地图,以湛江为圆心,可以看到交通框架日益优化:广湛高铁动工建设,“五龙入湛”格局加快形成;湛江吴川机场雄姿初现,力争年内建成;我国宁波以南唯一40万吨航道疏浚量完成逾八成,计划今年6月投入试运行;徐闻港开通运营,湛江与海南相向而行,渐行渐近;调顺跨海大桥主体已建成、湛江大道年内将通车,进出湛江市区更顺畅……
随着一个个重大交通项目的加快推进,湛江正加快构建以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为主骨架的陆海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从粤西“交通末梢”到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框架的拓宽激活了经济运行的“动脉”。
如今的湛江,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城区范围不断向外延伸。为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湛江将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商贸服务中心和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同时,湛江大力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加快推进主城区强芯提质,实施好新一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抓紧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化主城区功能,稳步推进城市成片连片改造,打造高端服务城市功能区和城市地标群。
对标
努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随着来自法国的液化空气集团落户东海岛,选址湛江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超过10家,包括巴斯夫、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宝武、中国大唐、中国保利、招商局、中船集团、华侨城、华润集团、中冶集团等。
湛江东融珠三角、西接北部湾、北联大西南、南拓东南亚,是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区位优势不可小觑。
对此,省委、省政府在文件中提出,到2025年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功能显著提升;支持湛江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优惠条款,开拓国际贸易合作新空间,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
当前,湛江深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唯一一个地级市积极主动与13省区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广州、湛江“核+副中心”动力机制,加快融入“双区”建设;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去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立国际医疗与特需医疗部,为国际人士和国内高端人群提供多元化医疗服务;10月,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诊所正式投入使用,以国际医疗保障保驾护航龙头项目顺利推进。
去年底,粤西首个综合保税区——湛江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围绕推动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广东支持湛江做大跨境电商产业规模,加快湛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步上接轨国际的奋进之路增添“筹码”。
要用好“筹码”,“土壤”是关键。分三批次落实42项取消证明事项,20类公证事项有望当天出证,建立多层次企业诉求表达体系……湛江市把2021年定为“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对标北上广深,解决痛点难点堵点,确保2021年底湛江市营商环境各项指标达到全省前列水平,让营商环境尽快与国际接轨。
声音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扩“圈”延“链”推动高质量发展
围绕湛江未来发展方向,南方日报记者日前与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进行了对话。
陈鸿宇认为,目前湛江发展已拥有不少优势,国家与省对湛江政策的倾斜将会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红利,已落地建设的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均处于国内产业链的中高端,是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双循环”相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湛江作为国家高水平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也有了新突破,一直以来困扰湛江发展的交通劣势正在迅速扭转。
在陈鸿宇看来,湛江应树立“圈”和“链”的思维。所谓“圈思维”是指应继续推进对内对外的开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推动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建设好湛茂都市圈,把“朋友圈”拉大做实。经济越开放,可利用的市场就会越大,可利用资源就会越多,就会配置得更精准、更有效率。所谓“链思维”则意味着应按照“双循环”相促进新发展格局要求,培育好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适配能力。要按照“链思维”的要求,对照湛江的实际,补齐骨干支柱产业链条不够长、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较为薄弱两个短板,推进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齐头并进。
南方日报记者陈思亮林露顾大炜通讯员黄少娥
策划:严亮统筹:肖开润黄学佳赵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