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湛高速公路的开通,极大优化了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路网结构,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方便群众出行都具有积极意义。张伟炜摄

在汕头广澳港二期码头,满载集装箱的轮船停靠在泊位上,起吊机伸出强有力的“手臂”,将一个个装满货物的集装箱从货轮上卸下,排队装下货物的货车随即驶离港口,驶上汕湛、沈海、汕昆等高速公路,奔向汕潮揭城市群及腹地。

高速公路正在汕头织密成网,“十三五”期间,揭惠、潮惠、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汕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27公里,是2015年的3倍,密度达10.3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8.9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除海岛县南澳县之外,汕头境内其他6个区都至少有两条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全市乡镇最远能在30分钟内上高速。

3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中指出,研究推进汕头澄海(南澳)至潮州潮安高速公路项目,规划建设梅潮高速公路南延线、汕头至饶平高速公路,谋划研究汕头至汕尾、汕头西部加密线、广澳港区连接线等高速公路项目。无疑,这将为汕头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注入更多内涵。

成环成网且高密度的高速路网,不仅串联起汕潮揭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互联之路,更是打开汕头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通途,加速促进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互联互通,为汕头舞动东翼引擎增添强劲动力。

高速沿线孕育新兴支柱产业

时间回溯到去年底,汕湛高速汕头段、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汕头段相继建成通车,这不仅为汕头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超过90公里,还进一步完善粤东片区高速路网布局,形成多环高速路网及连接港口、机场、高铁站的快速通道,支撑产业、人流及物流等要素集聚和互联互通。

在汕湛高速与沈海高速的互通节点附近,位于汕头市濠江区广澳物流园区,上海电气广东海上风电智能制造基地就坐落于此。“去年以来订单猛增,目前汕头基地全部生产线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1日,上海电气电机厂4条生产线在上海电气广东海上风电智能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基地近200名员工协作配合,每两天即可组装完成一台超过380吨的精密复杂机器。

上海电气集团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之一,其在汕头投资的广东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属于上游企业,能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吸引更多优质风电产业企业落户汕头、濠江。据悉,目前已有10多家风电上下游企业与濠江区签订投资协议。

在汕头谋划打造千亿元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布局中,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和以海上风电装备等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是主要着力点,汕头正依托海上风电智能制造基地和产业联盟平台,加速构建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条,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不断加密的高速路网,也为汕头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落地提供了有利条件。4月18日,深汕深度协作项目——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汕头市八大重点产业片区之一潮阳区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紧邻324国道,距离汕湛高速、潮汕环线高速出入口仅10分钟车程。

现代农业产业是汕头正在打造的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总投资约30亿元的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的落地建设,进一步激发汕头市现代农业体系和产业平台活力。该项目将打造成集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禽蛋等农特产品为一体的大型批发贸易市场,并配套加工配送、冷链仓储物流、会展等服务设施,力争建设成为粤东首席智慧农产品物流园,并且与全国三科农商城形成联动,致力构建广东农业升级示范引领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提供上万就业岗位,预计年交易额超100亿元。

当前,汕头正依托不断优化的交通基础条件,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外溢现代产业功能为重点,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和协作配套,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延伸区和发展区。

高速效应助推传统产业升级

汕头市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门口,一辆辆满载织布、染布成品的货车排队驶出,分别驶向沈海高速、汕湛高速、潮汕环线高速,将产品运送至各地客户。这里位于练江入海口附近,周边多条高速集中于此。

推动印染企业入园生产,实现企业技改创新、改造升级或转型转产,是练江流域综合整治的关键之策,也是加快汕头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潮阳、潮南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均选址于高速公路互通节点处,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力吸引企业加快入驻园区,助推印染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

作为首批进驻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的印染企业之一,新兴雅针织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半年多来的投产运营,已经尝到入园生产的甜头,用水、用电比入园前节省一半,生产效率提升1/3,产值增加20%。在已有11条生产线和42台染色机的基础上,今年该企业计划追加投资,增加生产线和染色机,再次扩大生产规模。

截至目前,潮阳区拟入园的51家印染企业中,已有34家入园建设,其中23家已实现投产。“下个月将有一批企业陆续投产。园区将抓紧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吸引并培育印染行业上下游产业,打造完整印染产业链。”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负责人姚壮哲表示,将力争把园区打造成潮阳区针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园区和针织印染高新技术应用产业园区。

而潮南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则是练江流域最早启动规划建设的,于2019年底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印染中心入园企业125家,已投产企业102家,实现集聚生产、统一供热、集中治污。

可以说,因练江整治孕育而生的潮阳、潮南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印染中心,不仅是印染企业实现集约高效生产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而高速公路等配套设施的倾斜布局,则进一步助推企业集聚发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高速进村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再过一个月就是潮汕杨梅集中成熟上市的季节。对于潮阳区金灶镇东坑村的农户来说,他们已经习惯在上午采摘杨梅后,运到该村水果市场,再销售给水果市场的收购商,让杨梅通过高速公路网运抵全国各地。

过去上高速前要走一个半小时,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上高速——这是金灶镇交通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在以前,金灶镇到最近的沈海高速海门出入口,需要一个半小时以上,不利于新鲜水果及时往外运输,农民的收入也受到影响。近年来,得益于潮惠、揭惠高速的先后通车,以及省道234线、金高路等道路的改造升级,金灶镇的农产品逐步打开“走出去”的快速通道,金灶镇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与潮阳区金灶镇一样,潮南区雷岭镇的荔枝产业也因路网升级而实现快速外销。雷岭镇素来以荔枝最为有名,种植荔枝的农户也多。在过去,每逢丰收时节,多数农户或徒步或骑乘摩托车前往两英镇农贸市场上卖荔枝,赚的都是辛苦钱,日子倒也过得甘甜。然而,交通不便这一因素制约着雷岭镇的发展。

2015年,揭惠高速雷岭段启动建设;2018年,揭惠高速全线通车。雷岭镇委书记欧阳仕此前接受采访时说,揭惠高速拉近了雷岭与外界联系的距离,节省了雷岭农特产品的运输时间与成本,让雷岭镇“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稳。

对于近年来两潮地区交通网络之变,“老潮阳”陈伯深有感触。他说,2016年潮惠高速通车之前,潮阳、潮南地区过境只有一条沈海高速公路,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其中,潮阳、潮南段分别只有海门和田心两个收费站。

“以前,潮阳、潮南人民去往珠三角地区主要走沈海高速,大量的车辆涌入单向仅有两车道宽且限速较为频繁的车道,经常导致塞车。一到节假日,从珠三角返潮汕方向的车流量猛增,拥堵是常有之事,平时5个多小时的路程,可能要延长至10多个小时,甚至更长。”陈伯如是说。

如今,陈伯已惊喜地看到,随着去年年底汕湛、潮汕环线高速的建成通车,在潮阳、潮南区境内,汕湛、潮惠、沈海、揭惠等多条高速公路相互串联,成环成网,与国省道和主要地方公路互通互联,在区域内形成四通八达的干线路网,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路网简介

汕头经济特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连接点,是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十三五”期间,汕头境内高速公路织密成网,揭惠、潮惠、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27公里,是2015年的3倍,密度达10.3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汕头正加快构建以汕头高铁站、汕头港为枢纽的“承湾启西、北联腹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沿线案例

衔来乡村振兴“金钥匙”

潮南区雷岭镇引来绿色养鸽产业项目

4月的清晨,朦朦胧胧的薄雾一丝丝萦绕在山间绿野。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苦埔农场的养鸽基地,鸽子扑棱翅膀的声音与“鸽声”交织成一首首欢快的甜蜜曲;鸽场技术人员在一排排鸽棚之间穿行、检查每个鸽舍里鸽子的生长情况,并认真记录在册。

这是近期养鸽基地正式投产后的场景。2020年底,潮南区雷岭镇抓住放权强镇改革的有利契机,仅用100天时间,便实现了这个占地面积40多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大型养鸽项目落地建设,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驱车从揭惠高速雷岭收费站出来后,驱车约4公里,便可抵达该养鸽基地。蓝天白云下,养鸽基地里一字排开的鸽笼,整齐地向厂房深处延伸,笼内的鸽子体形肥硕,毛色光滑,有的在吃食、有的在育雏。

“雷岭镇除了交通便利的优势外,独特的气候条件是发展养殖肉鸽的关键要素,这里阳光充足,气候宜人,适合鸽子成长。”在养鸽基地负责人陈贤良看来,当地政府对项目高效贴心的服务,也是养殖基地能够落户雷岭镇的重要因素。该基地的种鸽全部从深圳光明集团引进,养殖的乳鸽也由深圳回购。

雷岭镇不仅是革命老区镇,也是远近闻名的“荔枝之乡”,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当地一张响当当的生态名片。

然而,对于雷岭镇来说,仅有这张生态名片并不够。“我们希望把‘光明鸽’打造为雷岭镇除荔枝之外的另一张名片。”雷岭镇委书记欧阳仕说,除了要完善从养殖端到线下门店、从食材到餐桌的一体化路径,形成一条多元产业链之外,雷岭也在尝试引导养鸽基地以“企业+农户”模式去发展,为当地群众搭建就业平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促进,真正带动乡村振兴。

数说交通

“十三五”期间,汕头以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互联互通水平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构建汕潮揭城市群现代立体交通,推进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快速干道等骨干交通设施工程。5年来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53亿元,是“十二五”的3.9倍。

区域铁路枢纽加快形成。广梅汕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建成运营,实现动车进城;汕头人民翘首期盼的汕汕高铁全面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汕头与大湾区形成一小时交通圈;汕头高铁站及枢纽一体化工程、汕头南站、潮南站动工建设,漳汕铁路、粤东城际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加快前期工作。

大湾区港口群东翼枢纽港加快建设。广澳港区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8公里长深水防波堤、10万吨级航道建成运营,具备开通远洋航线的硬件基础;实施汕头港扶持政策,完善集疏运体系,2020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9.38万标箱,比2015年增长35.2%。

市域路网提质提速,海湾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及金砂路西延、凤东路、陈沙大道、中阳大道、黄河路与泰山路快速化、海滨路东延和西延、金鸿公路市政化改造、汕南大道等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快速路网加速形成。

2020年11月20日,汕湛高速公路汕头至揭阳普宁占陇段正式通车,线路长约49公里,汕头往普宁、濠江往潮南方向行车的时间节省半个小时左右。据统计,2021年2-3月,汕湛高速东段主线日均车流量约556600车次;汕头段各收费站中,出入口进高速车流量排名从多到少前三名依次排为第一峡山、第二铜盂、第三潮阳东。

南方日报记者黄嘉锋张伟炜

统筹:袁佩如赵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