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文

今年年初,一场突然的“疫情”改变了许多人原本生活的轨道。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的开展,以及国人严格严控“病毒传播”的意识加强,国内的医疗物资一度出现了短缺。其中,尤其以口罩、手套等一次性消耗品的物资备受各界关注。在此背景下,财经网对国内防护类器械的生产企业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帆医疗”)就疫情期间公司的经营及规划等进行了专访。

订单量激增30倍:延缓外贸订单 全面供给国内需求

事实上,自除夕前几天,蓝帆医疗就感受到了需求的提升。作为一家医疗防护产品相关企业,蓝帆医疗在董事长带领下,成立了20多人的应急小组,紧急安排调度公司内外部各方面工作事宜。

“年前,防务事业部就明显感觉到订单急剧增加,除夕至初七是爆发阶段,春节后的一两周仍然维持增加的态势。”蓝帆医疗方面表示。据悉,为了响应疫情重灾区的防护产品捐赠,以及各地购买的需求,蓝帆医疗春节期间共处理了1000多笔订单,相当于平时30倍左右。目前,公司的生产线已处于满负荷状态,产能达到110-120%。

为了满足如此庞大的订单需求,蓝帆医疗要求,员工春节假期期间返工加班,同时开12条专线,用于疫情物资生产,以保障对外供应。但由于订单分散且需求量大,而不同产品的规格要求各不相同,这对于企业来讲,挑战性较大。

财经网梳理发现,截至目前,蓝帆医疗先后2次向包括湖北武汉在内的疫区捐赠了共200万支医用手套,并且还推迟海外订单3.2亿支的交货期。同时,蓝帆医疗也从全球渠道引进N95口罩、外科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等防护物资,以保障国内需求。

据蓝帆医疗介绍,订单来源主要是医院以及其他工用家用需求。此次疫情期间,蓝帆医疗共与300多家医院建立了联系,为其提供相应的医疗防护物资。与此同时,随着公众防护意识的提升,家用、工业用订单量也快速提升。

然而,生产与需求的不均衡也必然会导致价格的攀升。财经网注意到,连日来,国内大部分口罩、消毒液、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都出现涨价现象,但仍“一物难求”。

对此,蓝帆医疗指出,实际上,在上述医疗防护物资涨价的背后,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加班加点所产生的劳动力成本提升,物流紧张、订单无法及时发货,工厂生产线超高负荷运转等,都会影响到价格的变动。“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产品的价格。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都是有限的,企业很难进行管控,基本上都是随行就市。这次疫情,对国内民众的防护意识提升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时机,这是市场培育、天花板打开的过程,疫情过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预计民众仍将维持对于防护物资的较高需求。之后随着行业内决策快、执行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新产能不断投产供应,供需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逐步恢复正常。”

生产规模再扩大:25亿支医用手套新生产线建设项目复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根据蓝帆医疗官微发布消息显示,2月14日,公司位于山东潍坊的蓝帆医疗临朐健康防护产业园员25亿支医用手套新生产线项目建设全面复工。

据了解,此次全面复工的蓝帆医疗山东潍坊临朐健康防护产业园25亿支项目,是2019年8月2号蓝帆医疗正在申请发行的31亿元可转债赋能现有产业的项目之一。鉴于产能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早在去年的10.23号,在可转债项目经过股东大会审批后,蓝帆医疗已用自有资金提前启动了这一期项目的建设,计划等可转债募集资金到位之后再置换,预计3月15日号可竣工投产,但因疫情事件,原本节后立即可复工的项目施工现场延迟至2月14日。

财经网注意到,2月11日,蓝帆医疗曾发布公告称,拟面向合格投资者发行总额不超过2亿元(含2亿元)的疫情防控相关公司债券。根据公告,此次扣除发行费用后,发行疫情防控相关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健康防护物资的生产与采购相关的流动资金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用途。

此外,蓝帆医疗还计划使用其募集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全新开展的口罩、消毒杀菌类产品、外科手术手套三个紧急防护类项目。在项目陆续投产后,将对今年的业绩也会带来可观的增量。

据介绍,蓝帆医疗目前的主营业务包括中低值耗材防护类器械,以及高值耗材的心血管器械两项,且一直采用“两项互补、均衡发力”的商业模式。蓝帆医疗表示,可以预见,今年在整个医疗行业中,以口罩、手套、医疗防护的敷料、消毒杀菌产品、酒精棉片等医疗器械耗材将会获得较大的受益,而这对于生产医疗防护类产品的企业,也意味着将会迎来一个量价齐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