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静远/文

回忆起最困难的时期,他们感慨万千,甚至几度哽咽,种种记忆翻涌重现,“庞大的城市突然安静下来,仿佛睡着了。城市医疗救援物资太缺乏了,所有资源都很宝贵,时间紧迫,我们要第一时间把物资送到医院”,但谈起自己所做的工作,他们却只云淡风轻的说,“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艰难岁月,总有人在无声坚守,负重前行,一个个平凡的身影拼凑出顽强抗疫、执着坚守的群体图景,待到武汉樱花开,春暖燕归来。

“只想第一时间把物资送到救援一线”

“疫情来的太快,一瞬间,这个庞大的城市突然安静了下来,仿佛睡着了,路上也很少有行人和车辆,整个环境让人感到恐惧”,交流间,王河斌几度哽咽,“但是,这么多工作总要有人做,没人行动,城市怎么运转下去。”

此次疫情期间,上海医药旗下湖北各分子公司临时组建了一支运输队,将防疫物资送至武汉各大医院、医疗驻地,王河斌是这期间运输任务的总负责人。如今再回忆起除夕那晚的情景,他的心情依旧难以平复。

除夕晚上,王河斌在家里吃饭看春晚,突然接到公司紧急电话:大概186人的首批上海援鄂医疗援助队当晚将抵达武汉,随之一同到达的,还有5吨重的急救医疗器械和药品,“需要我们全力协助转运这批物资”,他回忆,但是,由于春节前部分员工已经陆续放假,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王河斌开始紧急协调,“11点最终确定需要运送,车队10台车,11个人,迅速往机场赶。”

1月23日开始,武汉封城,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同道暂时关闭。“那晚下着雨,路上几乎没有车辆,到机场的高速也已经关闭,途径每个路口都要检查”,关于那晚的经历,王河斌依然历历在目,“所有人很沉默,一路上都没有人说话,那个夜晚的心情很复杂,恐惧和急切相交织。”

医疗援助队的飞机凌晨2点才到,他们抓紧开始转移救援队行李和医疗物资,直到早晨5点才结束所有工作。王河斌说,他们真的很感动,在特殊的时刻,所有人都想往外走,而援鄂救援队逆行来了武汉,“对所有救援人员的感谢很难用语言表达”。

这期间,他们经常会接到紧急转运医疗物资的工作,曾有从广州捐赠来的医疗物资,因为不能用飞机直接送到武汉,“对方从广州开车送到湘鄂交界处,我们派司机去接,再直接送到协和医院”,他说道,“当时物资太贫乏了,所有的资源都很宝贵,时间紧迫,我们只想第一时间把物资送到医院。”

来往运送,穿行在城市间,王河斌和他的同事们要负责物资转运到武汉各大医院、医疗驻地的工作,他介绍,公司配备了一定量的口罩、防护服,接到配送药品、耗材到医院的任务,防护服一定要穿;遇到转运物资到医疗驻地的工作,口罩也必不可少,而在物资极度紧张的时刻,“一次性雨衣、泳帽”也被用作了防护用品,“能多挡一些就尽量多挡一些,如果我们中有人倒下了,就没办法继续工作了”,他讲道。

图片 1

运输队转运医疗物资

志愿车队紧急集结

武汉封城,一些员工没办法复工,任务紧迫,运送距离远,直接造成人手紧缺,而随着武汉封城,公共交通停运,运送货物、转运物资压力增大。公司里留在武汉的员工组织了十几个人的志愿团队,用私家车顶上,承担了部分发往医疗驻地的物资转运工作,在运货车辆忙不过来的时候,志愿团队也要往返医院配送药品和物料。

“很多同事都积极报名”,但是考虑到工作强度和风险,志愿团队里多是30岁左右的年轻同事,为了保证员工的安全和休息,车队成员分批承担转运工作。

随着情势的严峻,管理要求趋严,车辆上路要配齐多张证件,社区出入登记证明、人员车辆上路通行证、工作证,只有多张证明同时具备才能上路,“随着管控力度加强,通行证很难办下来,而小区里如果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人,小区一般也是不允许出入的”,志愿工作的开展难度始终不低。

据王河斌介绍,志愿团队每天都要通过微信汇报身体状况,如果家里有患者,或是和患者有接触,或是本人有任何症状的,都必须报备,居家隔离,“工作开展起来会很谨慎,对自己负责,也对更多人负责。”

工作急迫,环境压抑,王河斌说,那段时间,所有人内心承受的压力都很大,因为总来往在医院,人员接触复杂,风险很大,家人也很担心。

“到现在,工作依旧在正常进行,我感觉情况会越来越好”,王河斌在采访中说,他的话语中也显现出了笑意,“我们也和上海医疗队建立了很深的感情。现在送物资到医院,偶尔瞥见院内的场景,最初严肃凝重的氛围在渐渐消散。”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段时间就像打仗一样,每天醒来,就想着要赶紧把事情做完”,濮玉婷在采访中几次说道,“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疫情爆发以来,街道上一个个店面大门紧闭,零售药店成为线下为数不多坚持营业的行业,也成为了在医院外,另一个人流密集,风险较大的地方。华氏大药房是上海医药旗下最大的零售医药连锁企业,濮玉婷担任区域经理,同时也是中心店的店长,“疫情期间,我们没有休息日,每天都要在药店,普通店员也只能隔天休息。”平日里正常8:30开门,店员8点到店,疫情期间,所有人都要在早晨7:00到位。

小年夜前后,开始不断有市民到药店买口罩,“药店以往有一定量的口罩备货,那段时间所有的库存基本都消耗掉了。”从1月20日起,公司配送中心开始紧急备货,将防疫物资在第一时间配送到药房,保证门店供给。“但口罩、消毒水的需求量不断扩大,配送量还是很难满足所有进店的顾客”,濮玉婷回忆道,“后来不得不采取限量,但是摸不准配额,几番调整,短时间内要保证更多的人可以买到。”因为限额,大家常常分拆包装到凌晨。

除夕夜,上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形势愈发严峻,防护用品需求量急增,但防疫物资面临吃紧,上海市内口罩开始统一调配,各大药店每日收到限额口罩配给。有市民四、五点钟就来药店门口排队,等到药店开门,门口已经排起了二、三百米的长队,“场面曾几度陷入混乱,有的顾客因为没有买到口罩情绪激动”,濮玉婷说起,顾客太多,为了维持秩序,店员们不停地好言安抚,工作压力很大却仍常常遭到误解,“店里年轻的员工几次因为委屈躲起来哭,但最后还是会继续回到岗位抓紧工作。”

“为了缓解这个情况,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濮玉婷和店员开始每天早晨给排队的市民发号,“这样顾客就能知道自己当天能不能买到,再往后就不要再排队了。”警察和城管也开始出动协助工作,维持秩序。

每天的工作仿佛“打仗”一般,直到当前,上海市执行市民在居委会登记,凭预约小票到门店分时段购买,情况逐渐缓和。

2

市民在华氏大药房购药

爱心包裹温暖传递

不仅是防护消杀用品需求量猛增,一系列抗病毒、抗流感的药品也开始销售量上涨。“因为售出的是药品,我们有义务提醒顾客,哪些症状应该怎样用药,我们都要讲清楚。”而因为疫情原因,碰到到店购买感冒、退烧药的顾客,他们会特别留意,对这些顾客要做信息登记,每天上报信息,碰到发热、咳嗽的顾客,也会告知他们要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及时就诊。

濮玉婷所在的药店平常也经营抗癌药物,即使在疫情期间,患者的抗癌药物依然不能中断使用,而这部分患者体质比较弱,出门买药风险更大,药店员工想到为购药的顾客准备“爱心防疫包”一只口罩,几片消毒棉片,让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使用,“我们想为他们多做一些事。”

没有其他的专业防护用具,仅仅凭借一副口罩,坚守在岗位上,提供专业的用药咨询服务,安抚担心物资供应的进店市民。“家里人是担心的”,濮玉婷的女儿才刚上一年级,“我和家里人分开吃饭,每天晚上到家,家里人已经吃完晚饭,他们会把我的饭菜留好。”

濮玉婷的生日赶上今年春节,往年生日会和家人一起庆祝,疫情期间,她依然要在药店加班加点继续工作,却意外收获了同事准备的生日蛋糕和祝福,“感觉像是打了鸡血”,她笑言道。

再次回看这段经历,濮玉婷告诉财经网产经,“一开始我们也会觉得压力很大,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大部分顾客还是理解和认可我们的。工作比较忙的时候,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现在情形逐渐有所好转,我们也很开心。”

“疫情过去,希望更多人来武汉,过过早,看看武大的樱花”,在采访的最后王河斌说道。平凡的身影组成顽强坚守的群体图景,艰难日子里依然能看到坚强和乐观,情况在好转,阴霾会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