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主题为“凝心助力防控疫情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三保”行动视频推进会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图为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朱长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8日讯今日,主题为“凝心助力防控疫情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三保”行动视频推进会在京举行。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朱长学在会上表示,“三保”行动深入人心,消费者普遍支持,总体评价处于高位。10分制下,消费者对“三保”行动的总体满意度平均为8分,反映出“三保”行动紧扣消费者心理,符合消费者期盼,社会反响良好。

市场监管总局启动 “三保行动”以来,企业积极响应,应者云集。截至3月17日20时,已有涉及到百姓衣、食、住、行各领域的15535家企业正式参与其中,尤其是电商平台、商场超市、连锁便利店等龙头企业旗下的门店达30多万户,参与的企业遍及大中小城市和农村。

朱长学说,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复产复工稳步推进之际,为配合“三保”行动,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同时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与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零点数据调查公司共同展开针对31个省份、2062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了解全国消费者对本地市场“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的评价,以及食品消费变化情况。

“从数据调查中我们发现‘三保’行动深入人心,消费者普遍支持,总体评价处于高位。10分制下,消费者对‘三保’行动的总体满意度平均为8分,反映出‘三保’行动紧扣消费者心理,符合消费者期盼,社会反响良好。”朱长学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在无意中改变了消费者的原有生活习惯。

朱长学说,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受疫情影响,食品领域消费行为习惯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食品购买渠道的选择上趋于就近化和网络化,聚集购物比例下降;二是高频消费转为中低频消费;三是预计疫情结束后,在线购买食品的热度会有所下降,购买类别仍集中在保障日常生活的基本品类;四是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就餐方式更趋健康化。

就问卷调查显示的问题,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梳理了推进“三保”行动的有关政策建议。如应深入推进“三保”行动,扩大供给面,延长供应链,深化服务点;推动食品领域供给侧质量水平提升;推动农贸市场升级;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体系,强化“红黑名单”和信用建设等等。

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但餐桌上无数双筷子来回夹,也为各种致病细菌、病毒传播制造了机会。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就餐时不使用公共餐具,已经成了餐桌上最大的健康陋习。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我们媒体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朱长学说,我们通过多渠道传播形式,向社会科普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知识,倡导餐饮服务业开展“公筷”行动,做好食品消费和食物储藏的指导工作。尤其将加大禁食野生动物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法制宣贯,激发行动自觉,推动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疫情牵动人心,民生事无小事。

朱长学表示,疫情当前,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共克时艰、守护市场秩序、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做好“三保”,就是保价格,让百姓安心;保质量,让百姓放心;保供应,让百姓暖心。我们将在总局领导和指导下,积极参与“三保”行动,不断汇聚全社会磅礴动力,坚决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