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个体,也有责任参与到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反之,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企业,对趋势的把握也会更准确、更扎实,正是基于此,起身于高品质项目领跑者的中赫集团就将中赫的建筑哲学延用到了更广泛的历史文化保护中。

266岁望龙楼背后的建筑哲学

266年前,浙江金华人士为了迎接乾隆皇帝下江南,花费巨资购得11株红豆杉、数百株香樟木以及4根千岛湖茶园大柱石,聘请东阳名匠,对这些珍稀木材石材精心雕琢,建造了“望龙楼”。

266年后,望龙楼遇见了她的第二个知音——中赫集团。中赫一直认为传统建筑是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她的特点就是具有浓重的民族色彩或地方建筑色彩。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不改变建筑原状”,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记录、研究传统建筑的技艺之路并传承。在征询了当地传统建筑管理部门意见之后,中赫在2014年将其从浙江迁移至北京中赫·万柳书院进行异地保护。为最大限度保持望龙楼的原貌,让这座江南古宅完美融入皇城土地,中赫十赴东阳,诚意聘请百名东阳名匠,对望龙楼原址进行考察研究,将老宅子的椽木、大梁等构架一一编号造册,用防雨罩妥善包装,专车运送至北京进行原貌重建。望龙楼传统的全木榫卯架构,习惯了温润的江南,为此,中赫营造了专属于望龙楼的“小环境”,采用地板采暖、地板送风以及恒温恒湿系统,让望龙楼在中赫·万柳书院焕发新姿。后期,中赫还持续对望龙楼进行一系列防腐和加固处理,这栋历史超过266年的清代老宅,经历全面保护修葺后,延续其古风古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融入建筑之中,赋予建筑更持久的生命,是中赫一直秉承的建筑哲学。

中赫认为对传统的传承不仅是修缮保护,更要可持续的物尽其用,将传世精品束之高阁绝对不是保护的目的,而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建筑文化。为此,中赫集团在保护望龙楼的同时,大力挖掘望龙楼的文化魅力,在中赫集团的推动下,望龙楼已经成为海淀万柳社区小学生们的学习实践基地,孩子们可以从身边的传统建筑开始,通过参与其中去感知文化的魅力。

820年太子城历史文明与现代生活的交汇

望龙楼之后,中赫集团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已极具心得,这也为中赫集团开发和保护太子城遗址打下基础。

太子城遗址在公元1202年便是金朝行宫,位于2022 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核心区的崇礼太子城小镇北侧,属于整个太子城小镇规划的一部分。在最初划分地块组团时,太子城小镇的四季商街和奥运村与崇礼金代太子城遗址有部分重叠。

作为崇礼太子城小镇的投资建设运营方,中赫集团又一次遇到建筑和历史文化的融合问题。“无条件为人类历史文化让路!”这是政府、中赫集团和各位建筑大师达成的最后意见。中赫集团决定将四季商街的北边牺牲一部分面积,让渡两三公顷用地作为遗址保护。中赫集团认为,太子城遗址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体现,而今天中赫所打造的太子城小镇,不仅是冬奥会配套,也是中国四季度假目的地,将吸引全球目光。好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未来,这里将有机会成为金代历史文化相关的研学及国际交流基地。

中赫认为,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是高品质项目领跑者的责任,这并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要求,更要物尽其用,让传统建筑在新环境或新文化的氛围中得到新生。通过真切的社会功能性应用,让她们融入现代生活中,这样的传承才是有效触达。另外,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和谐共生,一直都是中赫研究的专业课题:每一块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人文的情怀,都是独一无二的,建筑也应该“从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读懂土地是中赫的责任,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