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公告,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落地细则,利好政策的频出,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回暖。

政策利好促新能源车销量增加

车企布局“车”“电”分离

记者在北京多家新能源汽车经销店了解到,最近一周销量明显增多。

采访中,多家新能源汽车经销商表示,进入三月下旬以来,随着新政的不断出台,进店咨询和选购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明显增多,同时,以旧换新的消费者数量也逐渐增多。

庞大集团新能源品牌经理 张向来:三月份,我们只成交了几十台车,每天的进店客户也只有十批次左右。随着四月份这种政策带来的影响,每天的客户较三月份来讲,至少有三倍以上增长,包括成交客户也是。

销售人员介绍,由于新政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同时提升了车的性价比,因此,15万以上的中高档价位车型,近期销量占比明显提升。而对于新政中鼓励的车电分离新模式,不少车企已经开始布局。

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主任 李一秀:目前,我们已经投入了1.7万个换电车辆,累计布局了200座以上的换电站。在今年,我们将围绕着换电出租、换电网约在全国进一步增加3万辆换电车辆,累计建成300座以上的换电站。

专家:补贴延期 新能源车迎利好

一系列的政策大礼包已经在新能源车的销售上起了一定作用,政策的利好又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专家进行了解读。

新发布的2020年实施细则,将新能源汽车补贴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技术指标方面,将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由25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明确提出支持“车电分离”商业模式。此外,规定新能源车企单次申报清算车辆数量应达到乘用车10000辆或商用车1000辆。专家表示,细则落地给整个行业带来利好,有利于车企调整长期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补贴新政对车价做出了具体限定,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的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但为了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限制。专家认为,这是为了避免补贴资金大量流向奢侈消费,而这对于新能源车的定价策略也将产生较大影响。

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显君:对我国自主品牌电动车是利好的,因为我们自主品牌的电动车大部分都在30万以下。对30万以上的电动车影响很大,我觉得他们有一些定价策略要进行调整。

专家认为,补贴新政进一步强化了对车企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产能规模和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考核。当前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技术和产业链上已经有了很大优势,未来新基建的发展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 原诚寅:如果新基建能够更好地推动公共充电桩在社会上的应用,比如把充电桩和车的比例从1:3.2降到1:2.5甚至1:2,这样有更多的人更方便使用充电设施,我觉得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一定是有巨大帮助的。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短板受疫情考验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礼包正在激活市场,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那么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面临哪些考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短板究竟在哪里?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国际化程度较高,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国际化分工明显。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整个锂电池供应链物流放缓,并可能危及全球各地的生产和使用。

国内一家锂电池供应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国内车用锂电池供应并未出现紧张的情况,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如果非洲疫情加重,会影响到后期的生产。

此外,在车用智能芯片领域也面临疫情的考验,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批量小、升级快,因此,芯片等电子产品的储备少,而生产都集中在欧美和日韩等地区,海外断供风险较大。

乘用车信息联合会秘书长 崔东树:实际上国际的供给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尤其在智能网联这块的芯片,还有传感器、控制这些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国际合作,也要加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新能源车企开放供应链 迭代抢市场

面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新能源车企该如何应对,供应链问题会不会影响到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迭代?

记者了解到,在全球疫情冲击汽车供应链的背景下,国内的很多新能源车企仍将在二季度推出新车型。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传统汽车的供应链已经被巨头占据,每年的升级速度也较慢。而新能源汽车正在靠迭代升级来抢占市场,尤其是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电池三大领域。

专家表示,要发挥国内在完整产业链上的优势,在供应链上的薄弱环节加强技术攻关,积极开放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来应对疫情挑战。

国家发改委产业所所长 黄汉权:制定备胎计划,在国内千方百计寻找替代的供应商,特别是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开放合作的模式,来鼓励具有同类产品生产的一些企业,能够加入到整个供应链的创新发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