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9日电 (申佳平)记者从工业信息化部获悉,“十三五”以来,工信部认真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部署,加快实施《“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扎实推进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15%,相当于节能4.8亿吨标准煤,节约能源成本约4000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为完成全社会节能目标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节能取得重要进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优化工业结构作为新时期推进工业节能的重要途径,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取得实效。2016年至2018年,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实现1.4亿吨“地条钢”产能全面出清,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

新动能保持较快发展。2016年至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年均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2.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45.3%进一步提升至2019年的46.9%。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技术、产业体系和配套环境等渐趋完善,产业规模全球领先,总推广量达500万辆,超过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

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发展。移动电话用户超过16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8.6亿人。据测算,到2018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1/3。技术和能源资源利用水平高、排放水平低的行业,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动力。

二、节能监察执法和节能诊断服务“双轮驱动”,工业节能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按照2016年发布的第一个工业节能领域部门规章《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节能监察执法和节能诊断服务“双轮驱动”的节能管理机制。首次组织开展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4年来,全国累计监察高耗能企业超过2万家,主要高耗能行业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阶梯电价专项监察共查出违规企业200余家,已执行惩罚性电费1.7亿元,运用价格手段倒逼企业实施节能改造。重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贯标专项监察中,查出违反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违规企业888家,不达标电机14万台,高强度的节能监察执法持续向企业传递正向压力,推动企业依法依规合理用能。节能监察成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手段。

创新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发挥节能服务诊断机构作用,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发掘节能潜力,使工业节能逐步向各行业、大中小企业全面深入推进,节能管理手段进一步丰富。2019年,200余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向4000余家工业企业提出了节能改造措施建议7900余项,预期可实现年节能量1400万吨标准煤,节约能源成本约110亿元。

三、节能产业持续壮大,技术节能成效显著提升。高效节能装备产品加快推广应用。组织实施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通用设备能效提升行动,发布4批国家工业节能装备推荐目录、4批“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向社会推荐千余种先进节能装备、产品。高效装备市场占比不断提升,新增变压器中高效变压器占比已由2015年的12%大幅提高至46%。聚焦重点区域、领域以及行业,组织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院士专家行等系列活动,节能服务机构与工业用能企业精准对接、高效互动,先进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增强。

冶金行业焦炉上升管荒煤气显热回收利用技术普及率已达50%,年节能211万吨标准煤;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普及率超过80%;石化行业高效降膜式蒸发技术装备加快推广,单套装置传热效率提升30%。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在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重点用能行业发布能效“领跑者”企业26家,引导行业企业对标达标。四年来,重点行业能效持续提升,粗钢、粗铜、氧化铝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下降4.9%、17.9%、7.8%。

四、绿色制造体系基本构建,综合节能水平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产业绿色化,初步构建了绿色制造体系。连续发布4批国家绿色制造名单,包括1402家绿色工厂、118家绿色园区、90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097种绿色产品,引导各地区、各行业结合实际发布区域、行业绿色制造名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实施《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开展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支持电弧炉、水泥单位产品能耗等715项标准加快制修订,培育110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和113家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绿色信贷支撑作用持续提升。会同国家开发银行等利用绿色信贷手段支持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项目,累计贷款总额超2000亿元,有效增加了绿色项目资金供给。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效果显著。利用绿色制造专项推动建设了366个重点项目,一批关键技术得到产业化应用,相关企业能耗、水耗降低到行业平均水平的60%左右。

五、国际合作持续深化,工业节能与绿色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发出绿色合作倡议,携手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中欧、中意、中法、中韩等合作机制下,积极开展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政策、标准、技术交流。中意定期开展工业能效培训和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交流,落实了一批节能低碳产业合作项目。中韩绿色园区启动建设。支持中外领军型企业建设首批“绿色制造合作伙伴”。联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合作项目。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实施南南合作项目,推动在东南亚推广应用中国先进节能技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