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膳食营养补充剂消费市场 业内:健康消费进入全民需求时代
日前,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通过中国经济网“中经云端”平台,采用线上会议方式举办了第五届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职业经理人思享汇活动。安利(中国)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亚洲科技创新中心副总裁陈佳在线出席活动并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保健食品在国际研发合作方面有何经典案例?
陈佳:去年刚迎来85岁生日的纽崔莱品牌是全球性品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超过30多个研究点。在保健食品的国际研发合作方面,安利纽崔莱自身就有着许多案例,比如,我们公司上半年新上市的纽崔莱甘草姜黄维生素C饮品便是一个例子。新型冠状病毒的反复传播对全球健康和经济构成了持续威胁,并且尚未有特异性疗法,刺激了各界对于通过营养和饮食方法改善机体免疫力和体抗力的探寻和研究。在这款新上市的产品中,安利/纽崔莱甄选了三大植物原料,甘草、姜黄和针叶樱桃。其中,甘草是中医药以及养生食疗中广泛使用的植物,姜黄是阿育吠陀草药和烹饪植物中颇受欢迎的品种,而针叶樱桃中提供的维生素C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通过目前较为先进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研究团队发现,这一配方有助于调节免疫应答,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防止细胞因子风暴的发作。这不仅为探寻营养健康食品在免疫力方面打开了新视野,更是为免疫相关的新型膳食补充剂的配方策略拓展了新思路。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近年对于枸杞开展的跨国合作研究。数千年来,枸杞植物的果实部分,也就是枸杞子,一直是中医药(TCM)范畴内的重要原料。安利纽崔莱在研究和实践中也发现,枸杞不仅果实部分是宝,植物的根部,也就是地骨皮,同样具有健康功效,其中特定的植物营养物质有助于骨骼健康的保护。安利纽崔莱在中国的研发团队在积极努力将地骨皮提取物用于产品的研发,并为此申请了专利。同时,我们也邀请了公司在美国鲑鱼湖农场的科学家们共同参与研究,采用最先进的育种和种植技术为枸杞植物探寻获取健康根部的适宜种植方法;并且采用经过特殊优化以及安利公司自行设计的加工设备,对采摘下来的枸杞植物根部进行清洗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安利纽崔莱将进一步借助自身的全球有机种植和管理体系,为获取良好品质的地骨皮原材料物色适合大规模种植地址。而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共同将我们传统中医药的瑰宝,在现代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为消费者健康和福祉有所帮助的高品质保健食品,践行安利纽崔莱一以贯之的“自然的精华,科学的精粹”的品牌理念。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安利纽崔莱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对纽崔莱来说,中国有哪些资源优势?
陈佳:您说的很对,安利纽崔莱与中国确实有着深厚的渊源,纽崔莱创办人卡尔?宏邦曾在中国上海工作、生活长达12年。生物学专业出身的他对中国传统医药理论非常着迷。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卡尔萌发了“以植物制造营养素补充剂,补充人体缺乏的营养元素以改善健康”想法,于1934年创立纽崔莱品牌,纽崔莱一直锲而不舍地探索和利用植物营养素,并开发富含自然精华的营养保健食品。为更加深入研究中草药,安利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建立了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专门从事中草药植物有机种植技术和植物提取物研究,致力于为纽崔莱新产品开发提供更多来源于中草药植物的高品质原料。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中药资源物产丰富,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两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支持中医药的发展,比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等。同时,中国还发布若干课题研究以推动中医药工作,比如国家十三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通过激烈的竞争,安利公司也凭借其较强大的研发实力,有幸加入课题。具体参与项目是“中药复方保健产品的评价技术及示范研发”,项目科研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建立中药复方保健产品评价体系及规范;中药复方保健产品的功效成分研究,现代科学内涵阐释;开发功能因子明确、保健功能确切的中药复方保健产品。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也将有利于推动中草药保健食品的中医理论评价体系的建立。总之,中国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包括纽崔莱品牌在内的大批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有说法称,食品行业会是疫情过后最先复苏的行业?您对此作何评价?
陈佳:我在报告中引述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支持这样的说法。比如调研公司尼尔森(Nielsen)今年对全球调查中也可以发现,在疫情上升阶段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美国和意大利等)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应急物资的抢购热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正在将关注点转向应急物资之外,尤其是等生活必须用品的储备,这也使得食品等产品的消费需求激增。例如,燕麦奶(oat milk)的销售额增长了305.5%,水果零食增长了12.6%,膳食补充剂产品在短期内也有7.8%的增幅;同时,在消费增长的保质期/货架期比较长产品中,具有健康价值的食品和补充剂产品占到了绝大部分。
从安利公司自身也同样感受到营养保健食品消费的提升。比如自今年一月底以来,消费者对我们公司的维生素C、松果菊等免疫力产品需求激增10倍以上,产品供不应求。其他的健康产品品类,比如益生菌等产品在此期间也同样受到了追捧,我们能从各个渠道感受到消费者们高涨的购买热情。实际上,新冠疫情来袭,让大家意识到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健康消费已经进入全民需求时代,大健康产业将迎来黄金时期。随着疫情褪去后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大健康领域的市场前景无疑将更值得期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疫后保健食品发展前景如何?公司下一步有何规划?
陈佳:前边我已经提到疫情后,食品行业是复苏比较快的行业,消费者对自身及家人朋友健康关注明显提升,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备受关注。保健食品是唯一可以宣称保健功能的食品,随着健康需求的激发,未来对保健食品行业是一个机遇。
由于各方面原因,虽然近几年的保健食品行业面临严峻形势,比如政府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信心降低、普通食品冒出保健食品的恶劣事件频发等,但我公司始终看好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广阔前景,没有放弃保健食品的开发投入。2018年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总体市场规模超过了46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膳食营养补充剂消费市场。未来针对保健食品,我公司一方面会利用在中草药类原料积累经验基础上,继续深耕中草药保健食品的开发;另一方面,早在几年前,我公司就已经投入数百万人民币,对新功能产品做了大量的安全性研究、功能性研究等工作,一旦保健食品新功能申报的相关指导文件出台,我公司会第一时间开展新功能申报工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有专家称,疫情后全球贸易经济将转变为“有限全球化”,国内很多企业出口转内销,很多外资企业会迁回本国,对此您怎么看?
陈佳:疫情确实激发了对于“有限全球化”的讨论。不少学者指出,疫情之后全球化不会停止,但是全球化的形式内容将会改变。全球化本身是资本运作的产物,流动是资本的天然属性,资本必须去到能产生利润的地方,资本一旦流动停止,就有可能会崩溃。所以全球化不会停止,但有可能出现变化,其中突出的一点包括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新布局。
作为一家跨国性的日用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安利对于此次疫情在产业链等方面的冲击有着深切的感受。武汉正式封城,防疫前线缺乏相关物质的消息牵动了亿万颗心。安利于1月22日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并决定把免洗消毒洗手液等库存防疫产品全部捐给武汉。随着疫情发展,得知前线急需大批抗菌、消毒等物资,而安利此类产品已经因热销断货。在危急情势下,安利全球CEO潘睦邻代表公司明确表示,“疫情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在流行病防治中,国际社会更需要加强合作。” 安利公司统筹全球供应链资源,安利(广州)生产基地生产防疫物资的生产线于1月28日复工,包括生产、物流等各部门昼夜接力,生产线实行倒班制,24小时运转,优先安排产能,生产疫区急需产品。1月31日,安利再度向武汉市慈善总会紧急捐赠了第二批通用防疫物资,总价值1000万元,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努力。在此次疫情复工的过程中,安利广州工厂之所以能够‘满血复活’,主要得益于全球化供应链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作为一家扎根广州开发区25年的美资直销企业,安利广州工厂目前拥有营养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家居清洁以及个人护理等产品。2019年安利中国销售额超20亿美元,广州工厂也是安利全球产能和产值最高的工厂,占全球供应链工厂产值的40%。尽管疫情使得各个行业都在重新审视供应链情况,但是安利公司对于中国市场坚持三个“相信”:相信中国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相信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相信中国市场依然具有巨大潜力。正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2019年,安利在迎来成立60周年的同时,制定了“全球A70规划”,其中核心战略就是“中国优先”。未来安利公司的资源和投入将更多向中国市场倾斜,产品上更加聚焦大健康领域,同时投资搭建数字化销售平台,预计今年上市超过100款新产品。此外,目前广州工厂是安利全球唯一的家居科技制造中心。最近公司决定在上海设立安利全球亚洲纽崔莱创新中心,由我本人负责,期望以更短的研发链条、更快的创新速度,推出更受亚洲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点击进入活动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