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以上是今天的工作日报,请大家周知。”日前,在鑫有上房物业公司的“飞书”工作群里,总经理王晓梅像往常一样在线分享工作清单。“每天打开视频,全国的同事都能‘见个面’,在线开会做总结,既减少疫情风险,也不耽误正常业务进展。”

自疫情发生以来,居家办公、居家就学等需求迫切,各种新商业模式应运而生。众多领域正成为数字新技术的“试验场”、新模式的“练兵场”、新业态的“培育场”: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飞书团队推出“线上办公室”,通过实时语音频道的方式,高度还原办公室场景;阿里钉钉推出健康打卡功能,每天近1亿人在此向单位“报平安”,约2亿人在该平台上办公。

……

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活、对冲行业压力、带动经济复苏、支撑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落实“六保”、实现“六稳”,应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流程再造,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培育发展新引擎。

以“新业态”谋发展

多措并举创新保就业

武汉解封后,利楚扫呗武汉区域主管杨鹏程走遍当地100多家小店,而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帮助这些小店商家报名成为消费券商家。

据杨鹏程介绍,他们公司是最早向实体店推广移动支付的企业,随着今年消费券发放势头火热,这一百亿级红利让企业“重燃战鼓”,同时让公司看到了小店规划师这个职业的巨大潜力。“小店规划师主要是帮助商家做数字化转型,我们公司今年准备在这个岗位上扩招120%。”

据了解,多家服务企业如收钱吧、客来多、智迈科技等均表示今年有扩招计划,扩招幅度从50%-180%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多家互联网平台成为“新业态”的培育场,创造了大量的灵活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成为中国稳就业的新引擎。

以阿里旗下盒马鲜生为例,盒马鲜生于2月3日推出“共享用工”的灵活用工模式,即盒马向人力资源企业购买用工服务、支付薪酬、购买保险,并提供岗位培训。受盒马鲜生的启发,永辉、苏宁、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企业先推出了各自的“共享员工”策略。

与此同时,多地政府也鼓励企业通过“共享模式”解决用工问题。广东省东莞市人社局推出3类企业用工余缺调剂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共享员工”;安徽省合肥市人社局日前发布《到复工企业就业的倡议书》,鼓励通过“共享员工”“弹性员工”和远程工、钟点工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复工。

随着新业态不断涌现,这些新兴领域将成为灵活用工大规模应用的“试炼场”,在多种新技术新应用催化下,新行业快速崛起,数字经济平台及数字企业也将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力军”,这也将为稳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以“数字化”谋突围

加快创新转型步伐

线上教育把云课堂送进千家万户实现“停课不停学”、在线办公助力企业高效恢复生产、“宅经济”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业内专家认为,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助力生产生活。

在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辆辆智能物流小车在厂房之间穿梭;一只六轴的机械手正在筛选不同继电器的启动电压,动作麻利。

车间员工熟练的操作着控制台,“别小看这个机械手,一天能完成我们4个人的工作量。”

记者了解到,国电南自智能工厂作为中国华电下属的高端制造公司,充分拥抱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实现数字化转型,企业总体效率提高42.48%,质量一次通过率提高13.25%,能耗减低8%。

这是中国企业以“数字化”谋突围,加快创新升级步伐的缩影。今年以来,尽管一些传统行业受疫情冲击严重,但新经济新动能逆势成长,数字经济不断释放澎湃动力,7月16日公布中国经济“半年报”也在充分印证我国新兴领域动能不断增强。

据统计,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7%,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高技术领域投入持续加大,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2%。

“在近年来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兴起的基础上,疫情倒逼了消费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日前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信息消费、网络消费、平台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需求快速成长,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正显现出强劲生命力。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经济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当前,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领域,中国经济都呈现出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局面,企业也在不停寻求数字化转型突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接受采访时指出,如今疫情防控已经常态化,之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比如在线办公,网络会议,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行业都实现了快速发展。基于数字化发展趋势,未来还将出现更多新业态。

“三新”经济成“定海神针”

为2020下半场注入新动能

在武汉,5G远程医疗系统让北京专家跨越1200公里,与“战疫”前线的临床医生实现“面对面”高清救治指导。

在重庆大足,由通用技术集团中国汽研全资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可满足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技术规范和场地测试要求,可满足55吨以内的所有道路运输车型的试验需求。

当前,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三新”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三新”经济的发展是创新驱动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它的迅速崛起不但成为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事实上,国家一直在大力扶持“三新”经济的发展。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从加快新基建等6方面出台20项具体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部委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支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全行业的应用和创新,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就围绕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从五个方面提出了19项工作措施。

在政策驱动下,“三新”经济更是迎来发展窗口期,那么中国经济“下半场”该如何乘风破浪?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研究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涉及到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由市场主导,因为市场的需求是分散的,通过互联网等将其集中起来,就能形成更大的规模。

徐洪才表示,中国经济进入2020年“下半场”,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曾刚认为,在未来,无论是数据基础平台设施还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会形成新趋势,从而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这也为数字化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支撑,总体来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将在国民经济占比中继续上升。

张立群指出,着力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地推进传统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将助推“三新”经济的成长、成熟和壮大,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相关阅读:

“六稳”“六保”看数据:主要指标改善 中国经济稳步复苏预期向好

“六稳”“六保”看改革:抓“六保”促“六稳” 改革创新成效显现

“六稳”“六保”看供需:多举措促消费回升 推动商品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