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文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统老字号企业走上转型道路。创新求变,场景布局,通过改变产品形态和销售渠道,触及更多年轻消费者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竞争力。百年老字号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济堂”)副总裁兼OTC事业部总经理王庆刚对财经网产经表示,创新产品的剂型、疗效在都贴近现代消费者。特别是疫情过后,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药食同源的自我药疗管理中,是未来中医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

11

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OTC事业部总经理 王庆刚

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根据宏济堂官网信息显示,宏济堂现有151个文号,产品涵盖中成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原料药、阿胶及健康食品。为了创新升级,宏济堂还成立了包括山东省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技术创新中心、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10余个科研创新平台,围绕现有的151个文号进行剂型改进、工艺改进、临床再评价等二次开发,以及中药新药、经典名方、配方颗粒、珍稀名贵药材替代等方向开展研究。

据介绍,当前宏济堂共有3A级工业园区,包括从药材的种植到收割,再到提取,直至制剂的生成,同时还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园区游览,并定期组织全国的客户包括合作伙伴,走进宏济堂,对外透明化生产制药的产业链。此外,宏济堂还推出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项目,欲打造国家级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

“只有让更多的人走进企业亲身体验,才能深入了解我们的中医药文化。”今年下半年,宏济堂的业务发展重点合作仍是中药板块,在院内制剂、中药饮片和阿胶食品等方面齐头并进。“我们要加大力度,包括阿胶以及151个中成药在全国的布局。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产品没有恢复生产,但随着后续宏济堂的研究院研制出更多具备新疗效的产品,未来,包括适应症的增加、配方颗粒、院内制剂、阿胶食品、中药饮片等市场都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王庆刚指出。

“企业要想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创新。但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完全丢弃传统技艺。”事实上,中药与西药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沿袭下来的制剂技术,王庆刚指出,未来,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在保证原有传统的制药技术传承的情况下,创新设备、现代化药品提成,以及制剂剂型、外形等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

“既要符合口感用药习惯,还要保证有疗效。”王庆刚进一步介绍道,事实上,以宏济堂为例,在包括药品、中药饮片、健康食品等新品的研制上一直在进行积极的尝试。“特别是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未病先治的意识,药食同源的产品获得了很大关注,宏济堂也是其中的先行试验者之一。“

市场倒逼企业转型

财经网产经梳理发现,近年来,为了转型升级,宏济堂进行了多方面布局。在商业模式与网络渠道方面,宏济堂OTC药品为连锁药店直接供货,与包括与华润、九州通、国药控股在内的80%以上全国医药连锁百强企业进行合作,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此外,阿胶系列制品则主要是通过商超电商渠道进行铺货。

在王庆刚看来,随着处方药外流成为行业趋势,针对消费者的用药,进行教育及指导的专业化服务培训,是所有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但这并非由药厂来决定,还需要和连锁药店一起,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智慧药房的普及。”王庆刚向财经网产经透露道,目前,宏济堂已经开始和全国很多大中型医院联结试点智慧药房。“在获悉电子配方后,企业通过配药、制药后,再使用第三方物流平台邮寄到消费者手中,同时也提供代煎等服务。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三千人三千方,通过大数据分析经典临床药方,应用于各式诊断中。“

值得一提的是,财经网产经注意到,目前,北京市、安徽省、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陕西省等多省市已相继发布中医药条例,并将正式施行。站在政策红利的风口上,中医药市场发展迎来新机遇。且随着化药集采常态化,中医药集采提上日程,未来,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通过集采让国家把准入门槛提高,筛除部分用药管控模糊的产品,让真正有疗效的药品及企业走到舞台上来。”

国内、国际“双管齐下”

作为抗疫的亮点之一,今年中医药发展再度广受关注。在多项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迎来加速发展。有机构预测,今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但也有声音认为,当前由于没有十分完善的行业规范,中医药行业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

对此,王庆刚指出,中药完全标准化还要走一段很漫长的路。中药的标准化受制于技术、原料等多方面因素,不仅成本高,科技含量、专业人才和设备都达不到相应水平。“可以尝试实验,但是进行产业化大面积的投入来看,目前实现全方位的布局覆盖比较困难。不过,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真正的全覆盖是可以实现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的中药标准化尚未成体系,这也成为制约传统中药企业走出国门的关键因素之一。财经网产经了解到,事实上,早在100多年前,宏济堂就已经开始布局国际化,包括阿胶、安宫牛黄丸等产品分销海外。其中,阿胶于1915年获得了巴拿马金奖,安宫牛黄丸则占据了东南亚的部分市场。

多年来,受观念认知差异性的影响,中医药文化始终难以被世界认可,王庆刚认为,外国人喜欢标准化,但中药讲究的是属性,只能细分到药品中的成分,而成分多少则很难去界定。另外,不同地域的原料制成药品后的疗效也略有不同。“在他们看来,几种中草药通过混合熬煮能治病,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很多传承下来的古方,没有明确严格的制式标准,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多次尝试得出的,这也是他们难以理解的原因之一。”

不过,据王庆刚透露,目前,宏济堂在国外已经在做一些标准化的中草药种植,未来,中医药走出国门,获得全球更多认可指日可待。但他也指出,国际化发展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短期内较难实现。且并非单靠某一家企业,而是需要所有的中医药企业共同承担和推动,行业才能真正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