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正式开标,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3%,最高降幅95%。此次采购共纳入56个品种,品种数量接近前两批之和,涉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抗感染、肿瘤等疾病用药。一方面,老百姓从药企杀价中看到了真正的实惠;另一方面,药品利润空间压缩,价格虚高被挤出,医药行业加速洗牌。

评论员观察

自2018年12月“4+7”个试点城市启动药品带量采购以来,药企已经历三轮“洗礼”。药品集采不断扩围,促使市场竞争更充分,让老百姓用上好药、治得好病。与前两批集采不同,不少跨国药企正在“出局”;而国内药企占据了优势,却也进入“价格厮杀”。有人惊呼,国产仿制药躺着挣钱的“好日子”到头了。

药品集采改革,深刻影响了医药产业的变革和市场格局的重塑。从业界目前反应来看,有三种声音比较突出。一种声音认为,药品集采所引发的价格降幅日趋常态化,市场预期相对充分,其影响正逐渐脱敏。第二种声音认为龙头药企有望受益,但对规模较小的药企表达了担心。第三种声音则认为,集采拉低药品价格,恐对药企持续投入创新药构成挑战。

未来,医药行业走向究竟如何?放眼长远,医药产业“降价”趋势已不可逆转。医药行业集中度提升,一方面重塑了行业生态——这意味着要加快优胜劣汰,改变行业“多小散乱”格局,促使规模化药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打破“重销售轻研发”定势;另一方面产生新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要持续关注政策的结构性影响,不断激发药企积极性,避免行业垄断造成的弊端。

众所周知,价格竞争的实质是效率的竞争。药品集采实际上在为药企卸去市场推广和营销的多余包袱,帮助其消除相关的制度性成本。对主打仿制药的企业来说,要继续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用力,以降低成本、扩大国内布局、开拓海外市场来赢得发展机遇。那些有能力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才会是仿制药行业洗牌的赢家。

面对未来,药品集采的规则促使药企把技术创新摆在核心要素的位置。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有利于创新药企的政策,正在呼唤中国药企迎头赶上。当“源头创新”回归医药产业,创新型企业将更有优势获得发展壮大的机遇。而已经处在龙头位置上的企业则要不断调整自身商业模式,向着更加均衡和科学的方向转型。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