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添加糖藏在不甜食品中,碳酸饮料喝多可引发这病
纯果汁看似“天然”,实则属于致龋性较高的游离糖;喝多了碳酸饮料将大大提升儿童青少年患酸蚀症的风险;吸烟竟是引起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今年9月20日是第32个“全国爱牙日”。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布了“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其中将不少平时被人们忽视的口腔健康误区一网打尽。
添加糖常隐藏在“不甜”食品中
“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着重点出了很受大人、小孩欢迎的“糖类”。其中指出,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对身体危害较小,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蔬菜中的糖和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
游离糖对身体危害较大,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尽管其常给人以“天然”和“健康”的印象,但也是游离糖。由于完整水果中的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过程更缓慢,所以新鲜完整的水果不易致龋,但水果制成果汁后成为游离糖,致龋性就会增加。
而另一种游离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及糖浆,也称添加糖。添加糖不仅存在于饮料、糖果、蛋糕、饼干、甜点、蜂蜜、糖浆、蜜饯等甜味零食,还可能隐藏在“不甜”的加工食品中,如番茄酱、酸奶、咖啡、膨化食品、芝麻糊、核桃粉和话梅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市售婴儿食品是高度加工的产品,添加糖含量高,因此要警惕不小心吃掉的添加糖。
专家称,儿童时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目前很多市售的做工精细食品,入口即化且甜粘,无需用力咀嚼即可下咽。一方面容易造成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的堆积,牙菌斑容易聚集繁殖,诱发龋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口颌发育和咀嚼功能的训练。因此,建议家长给孩子制作无添加糖或者低添加糖饮食。
碳酸饮料喝多了可引发酸蚀症
这个夏天,冰凉可口的碳酸饮料无疑最受大人、小孩青睐,连不少单位发放的防暑降温物品也都颇有默契地选择了它。一般来说,pH值是反映酸碱度的直接指标,牙釉质脱矿的临界pH值为5.5,碳酸饮料、柑橘类酸性食物pH值低、含糖量较高,可将口腔pH值降低至釉质脱矿的临界pH值以下,对牙齿表面造成直接腐蚀、破坏,引发酸蚀症,进而出现牙本质过敏症、牙髓疾病等症状。另外,这些食物还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糖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釉质中的矿物质溶解,引发龋病。
殊不知,含糖饮料及碳酸饮料摄入过多或睡前喝饮料等习惯,可以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患有酸蚀症的危险。专家建议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以避免对牙齿的危害,日常生活中选择用水代替饮料。
九成以上口腔癌患者是吸烟者
“知识要点”称,吸烟是引起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口腔癌患者是吸烟者,因为烟草与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可导致和促进癌症发生。饮酒容易引发的口腔癌主要有舌癌与口底癌,因为酒与舌和口腔底部的黏膜反复接触,引起黏膜烧伤并增加对致癌物质的吸收。酒精含量越高,致癌的危险性越大。“槟榔果”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咀嚼槟榔是口腔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专家称,瓜果蔬菜含有很多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是人体很重要的纤维素,经常进食富含钙、维生素C、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及全谷物,可增加咀嚼活动,减少菌斑滞留,促进牙周健康,预防牙周病,同时可以预防龋病、粘膜病及口腔癌。
目前,含氟牙膏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简便、低成本且有效的龋病预防措施,牙齿萌出后就可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清除牙菌斑数小时后,菌斑就可以在清洁的牙面上重新附着,不断形成。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细菌更容易生长。因此,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提倡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刷牙时牙刷刷毛不能完全伸及牙缝隙,如果在每天刷牙后,能够配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帮助清洁牙缝隙,可以达到彻底清洁牙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