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新制造":制造业与数字化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厦门9月11日讯(记者 林火灿) 9月9日,在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厦洽会”)上,一场“新制造时代”为主题的“2020中国互联网制造峰会”顺利举办。
“2020中国互联网制造峰会”由中制智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厦门国贸会展运营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举办。同日,中制智库海峡分院也在峰会上正式揭牌成立。
在峰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致辞表示,以互联网制造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令制造业在发展理念、制造模式方面产生了重大变革,正在重塑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技术体系以及业界生态,推动全球制造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发展智能制造抢占未来新高点已成为各国的共识。目前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新技术不断在智能制造深入应用,二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激发和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已凸显成效。
在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原司长张相木看来,我国大规模粗放式的全球化发展阶段已经结束,原有后发优势衰减殆尽,传统比较优势逐渐递减,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高技术制造业遭遇西方国家的封锁打压,传统制造业面临东南亚国家追赶。
张相木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产业创新生态不完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二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安全问题突出,中高端产品和技术落后;三是质量效益问题突出,劳动生产率不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产品质量问题依然突出。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表示,目前社会有一种声音,认为制造业“过时”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才跟得上形势。其实,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对此认识不清,天天忽悠新概念,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未来,中国制造一是要夯实基础;健全生态。二是要健全智能制造产业链,把短板补上,包括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体系的建设;三是完善环境,包括提升认知水平,破除引导策略的碎片化,推动实施。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制造2025》主要执笔人屈贤明表示,国际格局的大变化要求我国制造业加快向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融合发展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路径选择。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中将更多地融入各种高技术和新理念,使工程技术发生质的革命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制造工艺的融合;二是与信息技术融合;三是与新材料融合;四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五是与纳米技术融合;六是与先进管理融合;七是与其他产业融合;八是文化的融合。
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新望博士表示,中国要进行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拥抱以数字互联为标志的新一波的全球化。以数字互联为支撑,新一代技术支撑的超级全球化,人类需要共同的规则,需要一些共同的秩序。
天鹰资本创始合伙人迟景朝表示,制造业与互联网联合的背后,折射的不仅是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更是一轮科技革命从生产到销售的根本性转变。未来制造业的核心必然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
在迟景朝看来,尽管目前部分制造业在向东南亚转移,但中国现在具有全球最好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在C2M(用户直连制造)出现以后,一些中高端定制的产品已经回流到中国。所以未来,随着中国的智能制造,C2M包括个性化定制的出现,数字化的出现,中国还将是未来世界的制造中心。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建成表示,智能制造的一端是产品研发智能化,一端是供应链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智能制造。但数字化流程里,构建了智能产品服务整个流程。在他看来,数字化在为我们的创新服务,微笑曲线也在告诉我们,研发设计、品牌运作才是关键,真正生产制造这部分利润很低,但是现在时代在改变,高端的制造一定是赚钱的。高端制造最终可以创造更高的利润。数字化将为整个产业在做很好的贡献。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人才。
CIMC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创始人、中国科协仿真与先进制造科学传播团队首席专家张贝克表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制造技术的创新,更是客户价值的创新。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制造业。工业4.0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主题发生变化,人才需求也会有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