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硕果累累。8月31日至9月2日,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率民革中央调研组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就“探索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更好服务保障民生”进行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参加调研,同行的还有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民革中央和地方民革组织有关同志。

下田地、进工厂,到科研中心、看现代养殖……调研组实地走访内蒙古两地多家企业,与相关部门、企业负责同志深入交流,探讨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举措。

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现代农牧业发展

“示范项目区全部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方式,亩灌溉水量较大水漫灌节约32%”“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9月1日,调研组来到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2万亩中度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项目区,只见大黑河古道碧波荡漾,岸边农田里的作物长势喜人。在节水减排控盐水循环综合利用系统前,调研组详细了解其运行情况。

“我们以节水减排控盐、上膜下秸以及暗管排水等技术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目前土壤全盐含量减少0.2—0.3个百分点,平均粮食产量提高25%,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20%以上。”针对调研组关于项目改造情况及效果的询问,土默特左旗委书记成红亮进行了解答。

随后,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内蒙古赛科星繁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以及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对奶牛种业发展、薯条生产加工以及规模化马铃薯示范田种植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9月2日,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调研组一行来到内蒙古朋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调研规模化生猪养殖情况。“年出栏生猪达10万头,直接带动贫困户1500户养殖致富,户均增收8000元—24000元。”公司总经理霍刚向调研组介绍。

边走、边看、边问,每到一处,调研组都会认真了解项目实施、企业发展及农牧民受益情况,并与各方面代表交流,听取他们对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等问题的建议。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三农”领域短板弱项

民革中央长期关注“三农”工作,并把“三农”作为参政议政重点领域之一。在抵达内蒙古开始调研的当天下午,调研组便召开专题座谈会,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同志及农业专家,就内蒙古农牧业情况、“七区四园”发展及探索建设现代化农业特区等进行座谈交流。发言中,既有情况介绍,也有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分析,还有对政策措施的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功能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等‘七区四园’建设,坚持将‘七区四园’作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增加农牧业投资的重要领域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秉荣介绍,“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生态问题受到不少农业专家关注。“内蒙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耕地质量相对较差,低等别耕地占耕地评定面积的87%以上……”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说。

“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粮矛盾和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瓶颈。高效节水已成为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自治区农牧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文占平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农牧业生产中存在优质不优价、缺乏科学合理的耕地利用规划、对农业科研重视不足、农牧业推广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及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互脱节等问题,调研组都一一记录。

积极建言,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调研座谈中,当地农业专家提出了问题,也讲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已经逐步成为建设现代农牧业的中坚力量。我区由分散小农牧户经营占主导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并举转变的农牧业生产新格局,正在形成。这需要提升相关经营主体的服务带动能力,加大扶持力度、拓展服务范围。”自治区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站长杨印成说道。

“希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良种科研联合公关机制创新,提升良种育繁基础设施水平……”自治区种子管理站站长刘家骧说。

在听取大家的建议后,调研组表示,内蒙古自治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现代化农业特区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民生。

同时,调研组提出,农业特区的建设要严守粮食安全底线,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要聚焦高产量、高品质、高收益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精品农业,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还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工作,努力打造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针对座谈会提出的意见建议,调研组将认真梳理、吸收,在调研基础上形成报告,向中共中央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3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