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1月4日讯 (记者朱国旺 郭文培)“当前,中国的生物医药企已出现了研发、制造、服务的地理分工趋势。中国生物医药正在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集聚。”在10月31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缉慈简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版图。她表示,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开始显现集聚趋势。

区域专业化分工初现

“创新集群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开发核心产品和研究关键技术的地方;是整合本土优势、在全球获得竞争优势的大本营。” 王缉慈介绍,生物技术的前沿创新扎根于基础科学研究,从创新到市场化,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实验。生物技术基础研发具有多学科性质,需要跨学科的分工协作网络,因此集聚机制特别重要。数据显示,中国90%以上的地级市都有生物医药企业,其中30%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天津、苏州、石家庄、杭州等10个城市,聚集趋势显现。

同样,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的曾刚教授也表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集群集聚趋势显现,区域专业化分工同时初现。为此,他以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为例,进一步分享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曾刚解释,长三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其中,上海为生物及新型医药研发中心;上海、杭州、泰州、无锡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是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基地;苏州、连云港、湖州、金华是化学原料药和生物医药生产基地;上海临港,江苏盐城,浙江宁波、舟山是海洋生物产业基地。

人才、资金、项目、知识是核心

作为中国生物医药集群的重要行为主体,以CRO为特色的张江药谷也备受关注。会上,保诺科技集团中国区运营负责人洪涤发表了题为《生物医药研发链发展和产业组织创新——以张江药谷为例》的主旨报告。他表示,CRO是张江药谷最早产生的新药研发组织之一,贯穿整个张江药谷的发展始终,完整的CRO体系是张江药谷生物医药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其中,CRO与生物技术公司、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形成了紧密的协作机制,为新药研发组织提供高质量、多平台、多形式的新药研发服务,有效得降低了各类新药研发组织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加快了新药研发的速度。

“生物医药的创新集群中,有4个组织机构特别重要,分别是CRO、大学及科研院所、基金、生物技术公司。”洪涤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人才、资金、项目和知识是生物医药创新集群的核心,它们之间自由有序流动,助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驶入快车道。

资料显示,近几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呈现出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从2015年的1220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64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