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阳阳妈妈一狠心,刷了6万元。

这天,是“双11”。阳阳妈妈为自己两岁的“神兽”续了半年的日托班学费。不止如此,她还跟着“妈妈群”里的“云闺蜜”们,一起“买买买”“囤囤囤”。酸奶、绘本、护肤品、机票酒店……从吃穿用度,到旅游休闲,试图抓住一年中最佳的“薅羊毛”机会。

从外贸工厂到田间地头,从直播生态到物流体系,从线下商业到技术保障,从国内到海外,世界因为这个疫情后最大的消费季动起来了。消费者买得爽,商家卖得欢,“尾款人”成了流行热词。而“双11”展现的内需活力,也为“双循环”注入了强劲动力。

传统小店:从双11“旁观者”到“参与者”

和水果打了6年交道的陈欣茹没有想到,有一天,4公里外的客户也能吃上他们店里的产品。受年初疫情影响,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已经成为大部分线下门店日常运营的必备选项。

“‘双11’是非常难得的为门店引流的机会。”鲜丰水果线上业务负责人刘辉介绍,今年的“双11”,他提前20天开始了准备工作,根据外卖平台提供的预测数据,准备了充沛的“爆款产品”。

在记者问及今年“双11”的销售情况时,北京朝阳区东三环的一家小型超市的孙店长笑得合不拢嘴。这家店是今年第一次参与“双11”。原来,以往每逢线上大促,线下的实体零售就遭遇一次不小的冲击。但是今年她却感受到了不同的一番景象。

她告诉记者,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她想办法把自己的小店“搬”到了线上。通过接入饿了么、美团等多个线上入口,小店也参与到了此次“双11”热卖活动中,销售额比平日增长了大约3倍。

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双11”除了引爆线上的狂欢,更成为了实体经济拥抱数字化的“新窗口”,吸引了线下的商超、便利店、餐饮、美容美发、宠物医院等一大批实体经济的积极参与。

线下美发店通过“卖券”参与“双11”。(受访者供图)

有商家直言,今年双11“气氛很像过年”,由于疫情的关系,今年错过的“春节档”,有望通过“双11”补回来。

据了解,为迎接“双11”,北京大董烤鸭店烤了10000只鸭子、苏州松鹤楼手工剥了10000斤虾仁,俄罗斯牛肉坐着火车再换货轮赶来了,蔻依、万国、巴黎世家等奢侈品牌全球调货……

同时复苏的,还有“夜经济”。“双11”启动后,饿了么夜间(21:00至次日5:00)零售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00%。鲜花、生鲜、医药等品类夜间订单量增长迅猛,同比增幅均超过100%。

“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背景,实际上为电商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今年‘双11’就是这种机会的一种体现。”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副会长、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院长才大颖对记者表示,未来的网上消费会形成一种常态,波及范围会变得更广。大家在线上交易的习惯,会助推包括“双11”在内许多节日的繁荣。

外贸工厂:忙季从“圣诞节”变到了“双11”

为“双11”订单紧张备货的车间。(受访者供图)

“上半年订单下滑30%,下半年几乎追回来了。”在义乌白手起家的高普帽业,是业内名列前茅的OEM帽子生产企业,产品主要销往、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高普帽业董事长朱智慧告诉人民网记者,在遭遇疫情冲击后,其公司的业务重心转向了国内市场,“目前我们已经找到几个不错的客户。”

转向国内市场,“双11”便成为拿“大单”的重要窗口。朱智慧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为国内知名品牌新拓展的帽子业务做代工,“从今年的8月就开始为‘双11’的订单做生产,10月底已经完成交货了。”

在转型为国内品牌代工过程中,他也创立了一个自主品牌。“今年‘双11’期间,我们的天猫旗舰店相比平时,获得了7到8倍的订单增量。”朱智慧说。

在外贸企业转型的路上,还有步子迈得更大的。朱智慧告诉记者,他们行业协会的副会长,早在去年就已切入到“直播”领域。“最早是找了短视频平台,进行网红分销,最近,他开始搭建自己的直播团队。每天早上10开始到晚上2点,已经常态化了。”

朱智慧表示,“单在国内市场,如果我们能站稳脚跟突破市场,每年预计都将有30%-50%的增量,机会蛮大。”

百度发布的《2020双11搜索大数据》也显示,2020年“双11”的整体搜索热度同比上涨263%,迎来爆发性增长,“家用电器”、“母婴用品”等品类的搜索热度名列前茅。李宁、华为、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国产品牌相关搜索热度同比增长34%。

“外贸转型是必然趋势。未来中国的消费形式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内销外销统一的。”才大颖分析说,未来在内需为增长主动力的背景下,线上交易量必将继续逐渐攀升。

一个购物节:沉淀下来的不只是消费,还有科技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表示,从供给侧看,越来越多的产业带商家参与“双11”,未来将吸引更多产业带商家开辟数字化转型增长的新赛道。

数字原生技术被广泛应用,让“双11”更智能、更可靠。这是一场商业的盛会,也是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一次检验。

11月11日0点刚过26秒,天猫双11的订单创建峰值就达到58.3万笔/秒,这背后,是云计算技术又一次扛住了全球最大规模流量洪峰。超过数万亿次的AI计算,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巨大便利,也提升了商业效率。

新场景成为增长的新动力。现在的双11早已不止于“买”,还有 “逛”和“玩”。用户的互动感和沉浸感进一步提升,为商家带来了更大的生意增量。

最为突出的是,“直播”几乎已经成为了线上店铺的标配。在巨量需求的驱动下,围绕“直播带货”的行业生态日趋丰富。数据显示,去年6月刚刚萌芽的代播机构,到今年“双11”期间,已发展至数百家。

除此之外,3D实景购物技术的应用让传统的家装行业也获得了新增长。1:1复刻的家装3D样板间,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360度“云逛”商场,并且自主搭配商品。

“双11”之变,还变在消费者的体验。“收货变得更快了”是最为明显的变化。这背后,是数字技术对供应链管理、仓库发货、快递中转、末端配送的全方位渗透,直接表现就是“双11”物流体验的显著提升。

“中国电商走到今天实际上是科技研究成果的一种集中表现。”在才大颖看来,科技助推了整个线上事业的红火,同时,线上消费习惯的形成,反过来又助推了更多新科技力量的介入。

2020年,疫情曾给经济按下暂停键,而充满活力的“双11”,再一次组织起跨领域、跨国界的社会化大协同。在这中间,我国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明显加速,“线上”“线下”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同频共振,“双11”展现的内需能量、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带来了疫情后的消费大复苏,让人们对当下更加坚定,对未来更有信心。

【相关阅读“双11”看新消费新动能系列报道

模式创新 智慧升级 “双11”见证中国经济复苏活力

“直播带货”彰显新消费活力 万亿市场呼唤规范管理

供需下沉 服务提质 “双11”展现中国消费强劲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