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公里黄河 孕育出15件国家地标农产品
从黑牛到大米,这里出产的优质农产品不再默默无闻,因为被黄河水养育起来的年轻人借助直播和电商让这些原生态的农产品走出黄河滩。
2020年12月28日零点,九辆冷链物流运输车从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S323上山东新天地黑牛集团缓缓驶出,在夜幕中驶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12小时后,这些新鲜黑牛肉就将被端上当地老百姓餐桌。
在此之前,在黄河岸边广袤的田野里,数十部青贮收割机将碧绿的秸秆连同玉米全株收割粉碎,为高青黑牛送上“草罐头”。
曾斩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青黑牛并不缺乏技术含量,由此,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过,作为淄博市唯一“沿黄城市”,高青县创造了一种现象——黄河穿越高青县47公里,为这里孕育出15件国家地理标志认定的农产品。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暴躁又温柔,黄河下游的AB面
“暴躁又温柔!”站在天鹅湖湿地慢城的临黄河处,高青县文旅局局长付萍用这个词表达着对黄河的感触。
在高青县,黄河留下了繁荣的过往,也留下苦难的记忆。这里有千乘城的辉煌发达,盐铁之用通衢中原,也有青城文昌阁的端秀美丽,百里桑麻,商埠百家。但百里黄河滩也曾经是当地脱贫攻坚的洼地和短板。
“春冬季节沙尘飞杨,夏秋季节水患内涝,处于黄河下游的低洼盐碱地只长茅草,粮食收成无几。”这句话成为他们的记忆。
风光秀丽的黄河,泛滥成灾的黄河,如何化害为利,当地人一直在寻找答案。
紧邻黄河的常家镇和芦湖街道找到了灵感。他们借助良好的黄河水利灌溉条件,大力发展黄河大米种植。
在2万余亩的水稻种植基地里,高青县全部采用生态种养方法,稻田里同时放养龙虾、螃蟹,因为有了这些小生命,就不能再施用化肥、农药,防治水稻害虫全部采用物理方法,实现了稻渔共养,一地多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双丰收。
3个多月前的金秋,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常家镇溪之悦农场的300多亩金灿灿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其时,该农场负责人孙朝霞正张罗着准备收割。“我们的水稻一年只种一季,用天然黄河水浇灌,生长周期长,我们农场种植的‘花田大米’香气浓郁,市场供不应求,品质最好的卖到了十几块钱一斤。”
说着话,她顺手从水里捞出几只挥舞着巨螯的龙虾察看长势:“喝着黄河水长大的清水龙虾,体色红亮,肥硕鲜嫩,‘腹白、鳃白、肉白’的鲜明特点使其与在污染源中成长的龙虾有着本质区别,是黄河优质水产资源的代表产品之一。”
在黄河水里,农作物与虾蟹共生共养,老百姓的收入上来了,村庄这些年也变了模样。
稀有的高端黑牛,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
“咬一口细细咀嚼,妖娆在舌尖上的味道是细嫩与鲜美。”这是新鲜的高青黑牛肉留给科技日报记者的印象。
在山东新天地黑牛集团,谈起高青黑牛,杜斌副总裁如数家珍:很多人或许还记得杭州G20峰会欢迎晚宴上,那份创造光盘纪录的“东坡牛扒”,这道菜的食材就取自高青黑牛的牛胸肉;作为目前国内唯一通过省部级鉴定的高档肉牛新种质,高青黑牛填补了国内优质肉牛资源的空白,成为阿里巴巴盒马鲜生孵化的首个全国盒品牌,2018年再次端上了青岛上合峰会的餐桌……
牛,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家扮演着特殊角色,它既是农人们耕田犁地的好伙伴,也是市民们餐厅饭桌上的美味佳肴。但让人遗憾的是,中国肉牛品质却远落后于西方。比如日本有霜降和牛,意大利有奎宁牛,法国有夏洛莉牛,而长久以来,中国却没有拿得出手的高端肉牛品牌。
大约17年前,青岛农业大学教授董雅娟从日本留学归来,看中了高青县这片被黄河水滋养过的土地。这位日本山口大学兽医学博士参与主持了山东省重大科研项目“克隆牛技术”的课题研究,负责攻关克隆牛关键技术,并最终培育出我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高青黑牛。
记者了解到,除了“血统”优良,味道出众的黑牛肉更多源自高青县这片土地的馈赠。
高青县地处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是中国最适合黑牛生长的地方。在这里,高青黑牛长期食用黄河水浇灌成长优质天然谷物,而且喜吃熟食,通过将玉米、大麦蒸汽熟化、压制成片,再加入棉粕、豆粕等高蛋白成分,还要配上一定的苹果渣和酒糟等“开胃菜”,才能长出高级别的大理石花纹。如今,一头高青黑牛身价达到10多万元。
从一枚优良的黑牛“种子”出发,高青县用180多处黑牛规模养殖场的体量,打造出了“高端黑牛品种繁育—生态养殖育肥—屠宰与精细分割—肉制品深加工—副产品开发—循环农业—餐饮酒店—高端零售终端”一体化的完整高效循环现代化畜牧生态产业链条。
“北纬37度”的神奇,让优质农产品“火起来”
从地图上看高青县,北纬37度穿行而过。
北纬37度,被史学家、地理学家奉为“神奇的纬度”。在地球上,大约90%的古文明发源地,70%的古建筑遗迹,世界一流葡萄酒酿造区,以及绝大部分特异神奇的自然现象都完完全全地集中发生在这一区域。
当北纬37度与黄河流域完美的重合时,15件国家地标农产品的诞生便有了天然的逻辑。
在当地采访,高青人会自豪地告诉你:作为“菜篮子”,高青县的每一件地标农产品都带有北纬37度的印迹,都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品质口感别具风味,让人赞不绝口。靠水吃水,瓜凭“河”贵,高青西瓜、西红柿每斤卖到20元左右,葡萄、黄瓜、西葫芦、桑葚等地标产品更是市场宠儿。
古老的黄河也吸引了一拨拨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他们采用原生态的种植方式,却采用现代化的“私人订制”销售模式,客户用自己手机就可以看到定制的大米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原先种啥啥不长的盐碱地,因为黄河灌溉和泥沙沉淀而有了独特优势。用黄河大米煮饭不用加小苏打,饭粒晶莹剔透,软糯香甜,一斤能卖到十多块钱。
从黑牛到大米,这里出产的优质农产品不再默默无闻,因为被黄河水养育起来的年轻人借助直播和电商让这些原生态的农产品走出黄河滩。
近年来,这里借助黄河沿岸沙质土壤多,昼夜温差大,黄河水灌溉便利的特点,变天然劣势为产业优势,比如在东部打造高青黑牛小镇,在西部建设高效农牧业发展区,实现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农旅精品采摘园遍地开花。
依靠高端优质农产品种植,高青县真正把百里黄河建设成为了一条旅游休闲观光带、富民产业带、生态康养带和乡村振兴带,黄河沿岸群众走上了自己的小康生活。